体检被推荐加项多花近万元!体检加项有必要吗?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定期体检——提前发现健康隐患,及时为后续预防和治疗提供保障。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攻略,教大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该如何选择体检项目。

不过,有消费者反映,他们在体检过程中遭遇了“加项”,也就是在原本的体检项目基础上,会被推销类似于骨密度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心脑血管检查等项目;甚至有消费者带父母体检时,被推荐加做了近万元的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这些听起来技术高端且价格不菲的项目,体检时真有必要做吗?普通消费者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

一般体检机构的常规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不少消费者发现,在这些基础套餐外,体检时会被机构推销“增加项目”。在上海工作的陈漫(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就职过的单位每年都有体检福利,但都遇到过额外的推销。

陈漫说:“我在上海、杭州都碰到过,就是民营的体检机构,单位已经帮你付了体检套餐的钱,你去那边办理的时候,前台会给你一张单子,就问你,你那个套餐里面有什么项目,但是考虑到你这个年纪或者怎么样,你看看还有几个也是可以检查的。”

陈漫说,自己被推荐过的项目,包括妇科检查和骨密度检测等。

陈漫表示:“女性他就会问你妇科检查要不要增加。还推荐过骨密度检测,因为我那个套餐里面没有骨密度检测。他说,三十多岁要不要测一下?第一次被推荐了之后,我还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增加几百块钱多加几个项目。然后小伙伴就跟我说,如果你真的觉得骨质疏松或者说有什么问题,你还不如直接去医院挂个号。”

记者梳理发现,时下比较容易被推荐的体检“加项”,还包括针对肿瘤标志物的系列检查。近日,李先生帮自己的母亲预约了一家民营体检机构的基础体检套餐,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都包含。李先生告诉记者,在体检过程中,多位工作人员向其推销额外的检查项目,其中就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犹豫再三,李先生给母亲加做了这项检查。

李先生说:“一种叫全面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项目,说是检测技术非常先进,可以提前发现多种癌症风险。然后我一看价格,比整个的基础体检套餐都多出好几倍,主要还是心理有点担心和焦虑吧,现在我们就是希望父母身体好,听到介绍说高科技的检测,想着做一个这样的检查保险一些。”

检查结果显示,李先生的母亲虽然有些指标异常,但在医院进一步检查后,并没有发现问题。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骨密度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心脑血管检查等已算是常规体检。浙江湖州的消费者朱芬告诉记者,她带着父母去体检,甚至被推荐了有“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之称的PET-CT检查。

朱芬表示:“想着父母岁数大了,带他们去大城市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当时选择了一个项目还算齐全的套餐,4000多元一份。后来工作人员跟我说,我父母也上点年纪了,推荐我做一个叫PET什么的肿瘤相关的体检项目,说这个项目可以详细检查身体各部位有没有肿瘤的情况。当时我想,检查一下也好,放心一点,一问价格吓了一跳,一个人就要8000多元,两个人做下来就要一万多。”

在和家人商量之后,朱芬没有加项。一位在某民营体检机构工作的医生告诉记者,公司鼓励员工向客户推荐增加项目,尽管不是强制性要求,但每天会在群里公布有加项的工作人员名单,如果推荐成功,员工会有分成。这也是绝大多数消费者会遭遇体检“加项”的主要原因。

面对体检推销,难以抉择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理,一面是健康,另一面是必要性不明的项目,究竟该如何选?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毛洪莲表示,普通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无家族史,进行针对性选择,但首选常规项目。

毛洪莲说:“比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以及一些腹部超声的检查,肺部的CT检查等等,这些属于一些常规的体检项目。”

此外,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及特定工作环境,可以针对性选择呼吸道疾病、肿瘤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相关筛查。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任军接受采访时说,40岁以上人群才考虑在体检中增加肿瘤标志物检测。

任军介绍:“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是由于细胞发生癌变,会分泌一些物质,通过抽血化验,能看出来一些异常变化。作为常规检查来说,一般对45岁以上或者40岁以上的,可以做一些检测,这个数字如果很高的话,尤其是隔半年或者一年持续升高,加上患者是否有症状,需要进一步做检查。但问题是,肿瘤标志物它没有绝对特异性的,靠这个来做诊断,意义不是很大。从我们随访来看,癌症指标稍微高一点点,并不代表一定是癌症,饮酒或者疲劳、炎症反应都可以引起。像PET-CT检测,作为常规体检来说,不管是从价格还有临床价值来看,肯定是不适合的。它的目的是得了肿瘤以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精确的疾病状态分析。

北京市体检中心健康管理科科长、北京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刘峰认为,从健康管理的角度来说,体检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其背后更重要的目的是进行动态监测,养成更科学的健康观念。

刘峰说:“健康体检,第一个是查病,目标是早期发现疾病。第二个更重要就是早期发现疾病的风险因素,关键是要把指标以年为单位做成一种队列研究。比如从40岁开始,就查空腹血糖,血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是不断升高,这就是慢性病的风险因素。这种动态的数据非常经济,花不了几块钱,体检项目是很简单的,但是它对我们的健康提示非常重要。好多人看不到这个,每一年要做很多的项目,查完以后没有病就不管了。所以关于体检来说,体检的项目不同年龄段,给他推荐不同的项目。但是更重要的,通过很多简单的项目、连续动态的数据,要发现问题。体检永远是在发现的,但解决问题的手段在哪?就是通过这些因素发现健康的风险,实践发现了,再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营养、运动、睡眠、心理、养生,来控制风险因素。”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周益帆)、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