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校服、保险和牛奶不给办入学?学校岂是生意场
搞教育不是做生意,岂能如此绑架家长和学生的“自愿”?
据澎湃新闻报道,9月1日,有家长反映襄州九中要求七年级新生买校服、牛奶、保险,未强制,但无购买记录就不办入学。校方回应,均自愿,但活动时需穿校服,保险和牛奶买过的家长说有好处。
统一购买校服,让学生在校园活动时统一着装,倒也无妨,毕竟,这也是校风建设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和控制学生之间的穿衣攀比;统一购买保险,给孩子在校期间一份安全保障,只要不高于市场价,相信家长们也能接受。而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要求学生购买牛奶。家长反映的“无购买记录就不办入学”若属实,将办理入学和购买牛奶等挂钩,显然就走偏了。教育不是生意,即使追求校园经济,也应合法合规,又怎能把物品购买作为学生入学的硬性条件?
毋庸置疑,校方把特定物品面向家长和学生进行销售,已是不妥,如果还强行将之作为学生入学的必要条件,于法无依,于理不容,涉嫌违背教育公平原则。而就自愿原则而言,校方说是“自愿”,也就是不强制要求家长购买,却为何又坚持家长所说的“无购买记录就不办入学”这一套?若有此设限,不难想象,为了孩子,不少家长即使不情不愿,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在视频里,反映这一问题的家长,可谓是典型的不情不愿。
校方说“自愿”,看似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实则是把“不强制”当作了挡箭牌。从报道来看,校方就不仅是暗示而是明规了,让所谓的“自愿”沦为不情不愿的买卖了。这不仅违背教育公平原则,也涉嫌变相的“强买强卖”。
搞教育不是做生意,岂能如此绑架家长和学生的“自愿”?在现实中,这种“自愿”并非孤例。一些家长选择忍气吞声,哪怕心不甘情不愿,也会为了孩子选择“随大流”。不少家长不敢反映问题,无非是担心孩子受到区别对待,这种心理恐怕也是被拿捏的原因之一。殊不知,家长越是顺从妥协,就越纵容了学校的更多“自愿”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视频中,校方工作人员解释称,“保险和牛奶买过的家长说有好处”。这显然不具说服力。什么好处?集体购买对谁有好处?家长要是不买,又损害到了谁的利益蛋糕?而这也是引发争议的焦点。期待在舆论发酵后,校方能够自审自查,站在学生角度,构建真正公平的义务教育环境,也期待教育部门能够形成良性的监督机制,杜绝此类让家长反感的行为。
当然,那些敢于曝光的家长,会不会被打击报复,其孩子会不会被区别对待,也应引起重视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