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抗击“摩羯”历险记
本文转自: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记者 毛雷 符武平
9月6日16时20分左右,超强台风“摩羯”以超过17级风的威力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地区登陆,记者所在的龙楼镇航天大社区安置点,距离登陆点不足30公里,在这里,记者亲身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防台风经历。
“这里已准备就绪”
超强台风“摩羯”登陆前三天,谢馥烛已经开始“为它工作”了。
谢馥烛是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航天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这次防御超强台风“摩羯”,他们的办公楼承担着妥善安排被转移群众的任务。
购买生活物资、布置生活场地、加固办公楼门窗……这几天,谢馥烛和同事们忙得脚打后脑勺。
“我们这里安置了25名群众,但其实我们可以容纳500人,所以,场地和物资是完全够用的。”谢馥烛指着已经被加固的门窗说,为了确保安全,他们在9月6日上午专门对门窗进行了再次加固,“希望可以经受住‘摩羯’的考验。”
说起台风,海南人再熟悉不过,作为海南台风登陆最多的市县之一,文昌更是有着丰富的防台风经验。但此次来袭的“摩羯”,让“见多识广”的文昌人也不敢掉以轻心。
“威力大、来势猛,堪比‘威马逊’。”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文昌市翁田镇登陆,给文昌和海口等市县造成巨大损失。如今,“摩羯”的到来,让整个海南都严阵以待。
“吃的,喝的,住的都已经准备就绪,等风来吧。”谢馥烛说。
“二楼的窗户破了”
“我还没见过台风呢,甚至还有点期待。”超强台风“摩羯”登陆前六个小时,坐在安置点的行军床上,来自湖北孝感的务工人员陈女士笑着对记者说。彼时,窗外刚起风不就,手机上,到处都是呼吁大家台风天不要外出的提醒。
慢慢地,风雨逐渐增大,陈女士也和同伴拿起手机走到窗前拍摄外面的狂风暴雨。
“请大家远离门窗,危险。”谢馥烛不断提醒靠近门窗观看风雨的人员。
但很快,谢馥烛他们就停止了提醒,因为随着窗外风雨的呼啸声越来越大,门窗不时发出剧烈的抖动,人们开始主动远离门窗。
第一个“险情”出现在14时左右,大门口的一块吊板被风垂落,挂着门外,随风飘荡,不时砸向大门和门口窗户,不一会儿,门窗的玻璃都碎了,好在玻璃是双层的,破碎的只是最外面的一层,风雨还无法从门窗闯入。但门缝的渗水却是人们无法阻挡的。
在谢馥烛的带领下,工作人员开始将一楼的物资转移到远离门窗的位置,避免被雨水浸泡。
“二楼的窗户破了,雨水都飘进来了。”16时左右,正是风雨最大的时候,随着工作人员的大声提醒,大家发现通往二楼的楼梯已经成为“水帘洞”——二楼的一扇窗户被台风刮破,雨水乘势涌入,从楼梯流向一楼。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谢馥烛和同事们用沙袋围城一个半圆形“堤坝”,将雨水挡住后,再用拖把将它们排出。
狂风暴雨一直从14时持续到19时方才有减弱的迹象,在此期间,谢馥烛多次担心大门“顶不住”。“还好,有惊无险,总算是安全度过了。”
“明天开始才是‘硬仗’”
14时左右开始断电,17时左右开始断网,龙楼镇,一度跟外界“失联”。
“信号时有时无,不稳,偶尔能打通电话,最靠谱的是发短信。”谢馥烛开始尝试跟外界联络,报告二楼受损的情况。
入夜,安置点内亮起了应急灯,谢馥烛也没闲着,和同事们不断清理从门窗渗进来的雨水。
在食用完八宝粥等食物后,安置点的众多群众开始休息,因为网络信号不稳,大家无法了解外界的信息,只能伴着窗外的风雨声入眠。
“摩羯”过境后,外面有巡逻人员到安置点查看,谢馥烛及时报告了这里的最新情况。
“整体看,这次的应对比当时‘威马逊’要好一些,起码现在还有信号。”谢馥烛说,根据以往防御台风的经验,台风过后,救灾工作才刚刚开始。
“明天开始才是‘硬仗’。”谢馥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