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对外展示全貌!台军“自造”潜艇距实战还有多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台湾媒体27日表现亢奋,聚焦首艘自制潜艇“海鲲”号当天“浮起来了”。这是该潜艇自去年9月举行下水仪式后,首次对外展示完整全貌并真正“下水”。不过对于这艘依靠多方技术拼凑出来的潜艇,就连岛内专家也承认,真实战力恐怕难以满足台军设想。

首次对外展示全貌

据台湾《联合报》27日报道,负责“海鲲”号潜艇建造工作的台湾国际造船公司(简称台船公司)宣布,当天已完成自制潜艇原型艇“海鲲”号的“浮船测试作业”,顺利将该艇从台船封闭式组装工厂经由浮船作业移至干船坞,经过漫长作业后,确认该潜艇建造工程第一阶段各项水密性能、重量控制、稳度与各舱压载皆符合设计预期标准。

台湾中时新闻网称,“海鲲”号于26日从组装工厂被拖出后,转移到3.5万吨的浮动船坞。27日早上,在4艘特战突击艇的戒护下,浮动船坞开到航道后注水下沉,“海鲲”号得以第一次“下水”。报道称,由于此前岛内对这艘自制潜艇多有批评,甚至嘲讽“下水就会沉没”,因此该潜艇最终浮在水面时,围观民众还大肆庆祝“浮起来了”“没漏气”。

台湾TVBS新闻网28日称,在去年9月的“下水仪式”上,“海鲲”号的舰艏及侧向声呐、鱼雷发射管等多个重要部位都被有意遮挡,而27日该潜艇才首度完整展示全貌。该潜艇的舰艏及船舷侧向声呐阵列、鱼雷发射管、进排水口、X型尾舵等清楚可见,舷侧后半部还有12个圆孔,推测是用于发射鱼雷诱饵,只有7叶螺旋桨推进装置仍被帆布包裹。

报道还引用台湾专家的分析称,通过螺旋桨的形状就大概可以推算出潜艇的转速和静音性能,“水下作战是声音的战争,识别潜艇的重要方式为声纹,每艘潜艇因螺旋桨角度等多重因素而拥有独特的声纹。因此‘海鲲’号的螺旋桨仍以帆布包裹,避免暴露而被对手反推其性能数值。”

台湾《自由时报》分析称,值得注意的是,“海鲲”号舰体下方也被网格状材料细密包覆,台“国防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认为,这是该潜艇侧向声呐的位置,搭配舰艏环形声呐,可将潜艇的探测盲区降到最低。

距离服役尚有时日

《自由时报》称,“海鲲”号排水量约2500吨,长70米、宽8米,外形采用强调静音、装备容纳量大的“雪茄”型设计,与突出水下巡航能力的现役“剑龙”级潜艇的水滴型设计不同,整体构型较后者更为宽胖。该艇采用X型尾舵设计,与以色列“海豚”级潜艇设计类似,可提高潜艇的灵活性和水下机动性。“海鲲”号的主要武器系统为18枚美制MK-48重型鱼雷,未来还考虑向美方采购潜射型“鱼叉”导弹,并搭配台湾自行研制的智能水雷。

根据台船公布的信息,“海鲲”号下一步将进行泊港测试(HAT)、海上测试(SAT)作业,之后才交由台海军进行作战测评,包括发射鱼雷、验证战斗系统,最后才能成军并正式投入战备。

尽管台湾媒体对于“海鲲”号下水大加称赞,但曾担任台海军潜艇训练中心教官的王志鹏却泼来一盆冷水。他表示,“海鲲”号潜艇此次“下水”主要是为进入台船的干船坞进行后续安装,这个过程并没有任何测试意义,因为艇上装备并未到齐,需要等到全艇的桅杆、电瓶等装备到位,并将燃油、淡水、充电加到标准值,才能进行有意义的下水测试。

台湾《联合报》也介绍称,目前“海鲲”号只是一个封闭的空壳,下一步需由技术工程人员在干船坞内进行装设电瓶、光电桅杆、潜望镜等设备后,再进行泊港测试中的重要项目“预备倾测试验”。该测试将对“海鲲”号的重量进行实际的检测,验证电脑设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整个测试的时间最长将达5天,若发现配重不平均,还需要调整内部设备的位置,以确保潜艇能正常下潜与上浮。随后该潜艇还要完成其他各项测试,符合标准、验收合格后,才会择日安排出海测试。因此“海鲲”号正式出海,至少还要等待一段时间。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员江炘杓表示,“传统潜艇,特别是第一艘原型舰艇,从下水到交付成军会遇到很多问题。西班牙S80型潜艇首艇从下水到成军,中间花了两年七个月。因此‘海鲲’号从去年9月28日下水,如果一直到后年的9月28日才交付成军,也是正常的。”

台湾海军“成功”级护卫舰退伍舰长黄征辉表示,台船建造潜艇外壳的技术原本就没问题,重点在于艇体完成装备舾装后的港试与海试是否能达到作战需求。“外界不需要因为‘海鲲’号的艇体亮相而失去冷静观察,测试之路相当漫长”。他还认为,“海鲲”号完成度,去年根本未达“下水”标准,举行仪式后,待在船厂5个月,也都未碰到水,这在世界上很罕见。

关键系统几乎都来自外部

台湾从2016年启动了所谓“潜舰自造”计划,但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屡屡受挫:先是与荷兰洽谈潜艇外壳专利碰壁,打算向日本购买封存潜艇又没了下文,还被爆出技术顾问是来自直布罗陀的“皮包公司”。

据岛内媒体报道,台湾自制潜艇由台船负责总体建造,所需关键技术则被列为“绿区”“黄区”“红区”三项,其中“绿区”为台湾可自行生产的设备,“黄区”为自制比较困难的设备,“红区”则是没有研制能力,需要外援才能获得的设备,包括潜艇作战指挥系统、声呐外罩、潜望镜、柴油机、鱼雷、导弹等,也就是几乎全部关键系统。

由于这艘台湾自制潜艇的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来自外部,它们之间是否匹配、能否有效运作,一切都是未知数。因此关于“海鲲”号的具体性能,各方并不看好。美国“动力”网站27日称,去年9月亮相的“海鲲”号潜艇的围壳加工质量“可能达不到最高水平”,而最新的照片也并未能完全推翻这些观点。报道还提到,没有证据表明“海鲲”号安装有可以提高水下探测能力的拖曳声呐阵列,以及能大幅增加水下潜航时间的空气独立推进(AIP)系统。

《台湾邮报》称,“海鲲”号围壳上的坑坑洼洼引起各界讨论,台船公司和台军宣称是所谓“瘦马现象”,即“外层钢板因无肋骨支撑出现微凹陷状”,“均为正常现象”,但批评者称,日本潜艇就没有类似情况,质疑是台船公司电焊技术还不达标。此外,“海鲲”号能否浮在水面上只是最基本的指标,它未来最重要的挑战在于能否潜入300米以下的水深,以及能否发射鱼雷以及潜射“鱼叉”导弹。

热门相关:绝代疯少   走私大明   铁血大明   懒散初唐   娇妻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