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引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推进新型工业化将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在这一进程中,人才是驱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李强总理在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指出,要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新型工业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下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将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在这一进程中,人才是驱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将人才保障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我国新型工业化呈现三个主要特征
新型工业化要求数字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旨在开辟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总体来讲,新型工业化作为我国工业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数字化与智能化。新型工业化强调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通过推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推动工业领域的效率和效益持续提升。
二是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导向,推动制造业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围绕“双碳”目标,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与绿色科技的应用,加速推进采用清洁能源,以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特别是要推动重点行业的低碳改造,促进绿色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业体系,全面实现绿色制造的目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三是技术创新驱动。技术创新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核心动力,推动产业发展和升级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大力投入先进技术研发,促进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使先进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力量;其次还包括积极推动先进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实现制造业生产设备与产品创新,并将技术创新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创新制造业产业模式,实现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持续驱动。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亟须人才保障
我国新型工业化所展现出的三个主要特征,意味着新型工业化对于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的强烈渴求。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思维,拥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具有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合作能力,还要理解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无疑对我国的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尽管我国的工业人才队伍在规模上已位居世界前列,并且人才结构正在持续优化,但仍存在短板,这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一方面,新型工业化强调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这对从业人员尤其是传统工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那些既了解工业发展又精通数字技术的领军人才,来引领传统工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但现实中,许多从业者的技能依然停留在单一领域,他们数字技术应用和绿色制造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新型工业化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人才供需失衡。此外,新型工业化往往需要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但我国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方面仍有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在跨领域技术创新上的步伐。
另一方面,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加剧,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在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虽然人才总量稳步提升,但仍存在巨大缺口,特别是新兴产业人才缺口持续拉大,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25年人才缺口将达950万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2025年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新材料产业2025年人才缺口将达400万人。因此,构建高素质的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势在必行,尤其是需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新型工业化发展紧迫的人才需求。
三方面发力建设新型工业化人才队伍
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必须把人才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依赖战略科学家、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撑和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新型工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立足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识别和培养战略科学家,打造战略科学家梯队,以充分发挥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原则,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高精尖工业产业的人才定向培养。同时,推动制造业企业和高校院所协同育人,探索建立跨学科和跨专业交叉培养机制,通过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特色研究院等方式,加速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关键的人才支持。
二是围绕新型工业化的重点领域,着力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具备数字化能力、掌握绿色制造技术的青年科技人才,尽快突破核心技术。要大力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通过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研究院等方式,基于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模式,开展前沿技术探索、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应用转化,在一线实践中培养新型工业化的领军人才。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建立专业技术知识库,促进科技人才之间的知识共享,并积极鼓励跨部门和跨团队的合作,打造创新团队,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派出短期访学和实施联合研发项目等途径,增强我国工业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精通数字技术的工程师队伍。另外,要构建能够激励、支持和认可高技能人才的环境,完善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设立与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相关的奖励机制,畅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充分激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创新潜力,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作者赵晨系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袁艺玮系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