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胖点”好还是“瘦点”好?

有句老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对于老年人来说,瘦一点真的更有利于健康吗?

在医生看来,事实未必如此。近期一项研究发现,稍微“胖”点更有利于老年人健康。

《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 结合新研究并采访专家,告诉老年人应该如何科学管理体重。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征

老人“囤”点肉更健康

近日,一项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新研究显示,老人适当“胖一点”,有利于其更长久地保持健康。

该研究共纳入1950位老年科住院患者,年龄跨度是60~103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为23.4。北京医院老年科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身体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日常活动能力、认知状态、睡眠、吞咽功能、握力、抑郁程度等。

研究人员根据体重指数将参与者分为5组:低体重指数组(小于20)、正常组(20~24.9)、超重组(25~27.9)、轻度肥胖组(28~29.9)、肥胖组(大于等于30)。

结果显示,体重指数过低是各项功能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超重或轻度肥胖人群反而具有较好的功能状态。

与正常组相比,低体重指数组身体功能异常风险是其1.5~2.1倍,超重组与其相当,轻度肥胖组认知功能及握力下降风险显著降低,肥胖组日常活动能力显著下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征表示,除了住院老人,正常老人的体重指数也应比成年人高。我国现行相关标准建议,18~64岁健康成人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是18.5~23.9,65岁以上老人的理想体重指数应为20~26.9,高龄老人为22~26.9。

中老年人太瘦有5个风险

日本研究证实,与偏瘦者相比,40岁时体重稍微超重者寿命多出6~7年。临床数据也表明,微胖老人不易发生流感等急性感染,外科手术预后效果也更好。

原因在于,其皮下脂肪稍多利于储存能量、抵抗寒冷、提高免疫力、保护重要器官,从而延缓衰老。

体重偏低,肌肉含量不足,可能给中老年人带来以下风险:

骨质疏松

如果肌肉量不足,过于消瘦,老年人更易发生脆性骨折。

美国研究发现,老年人体重变化越大,身体机能下降得越快:体重每减轻约9.98千克,死亡风险便会增加23%,臀部骨折几率则高52%。

虚弱无力

肌肉需要蛋白质才能保持健康和活力,若蛋白质摄入不足,老人过于消瘦,就会影响肌肉形成,使人变得虚弱无力。

免疫力下降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造成基础代谢率和机体免疫力下降。对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消瘦更会加重病情,比如,普通感冒会迅速发展为肺炎。

代谢易紊乱

代谢综合征是导致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危险因素,《预防医学》杂志发文称,与胖人相比,老人太瘦,代谢综合征风险因素比率更高。

更易怕冷

皮下脂肪有维持体温的作用,当感到饥饿或能量摄入不足时,身体会动用该能量库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身体保温功能下降。

此外,一些老人由于害怕患上慢性病或加重病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一味控制摄入量,由此可能带来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应激状态下(冷、热、情绪、环境变化、劳累等)耐受能力降低、伤口愈合缓慢等一系列危害。

老人怎么调控体重

老人的理想体重指数之所以更高,可能是因为随着人体逐渐衰老,体成分会重新分布。

与低体重指数人群相比,超重或轻度肥胖的老人可能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尤其是感染的消耗、癌症细胞的过度生长时,身体储备更充足,有助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

北京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杨子艳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保持健康体重,最重要的是“吃动平衡”。老人可视自身情况,合理调节进食量和运动量。

No.1

加强营养

增加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等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还可补充一些必须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等,促进肌肉生长。

重视共病的影响,比如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当补充优质蛋白,且严格限制蛋白的摄入量,高血压患者应当减少钠盐的摄入量,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主食的总量等。

No.2

少量多餐

老人膳食应提倡多样化,保证充足营养。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每日3~5餐,每餐六七分饱,细嚼慢咽。

No.3

坚持运动

老人运动讲究量力而行,舒缓自然,保证安全第一。每天不妨锻炼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以轻微出汗的强度为宜。身体情况允许者可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

老人运动前最好能进行平衡能力评估,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

如果没有主动采取减重措施,与以往相比,体重在30天内降低5%以上,或在6个月内降低10%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去医院进行必要检查,排除疾病可能。▲

本期编辑:王晓晴

热门相关:按摩推拿3   奇妙的性伴侣   我就允许你插入了   无私奉献的小姨子   甜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