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关村,感受首都科技创新热潮

北京科技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2月2日,一批首都科技工作者齐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分享了他们科研历程的故事与心得。记者在现场不仅感受到科技工作者的个人风采,更通过他们的介绍,了解到我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功耗高低是评价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全球企业正在竞逐的难关。低功耗芯片的制成离不开低功耗的导体材料,而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姚裕贵一直在“寻找”后者。2011年,姚裕贵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类石墨烯材料——硅烯、锗烯、锡烯是二维拓扑绝缘体。如果预言被证实,就意味着类石墨烯材料有成为低功耗导体材料的可能。“幸运的是,就在去年,部分预言已经得到证实。虽然这份等待我们用了12年,并且未来也许还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够得到全部证实,但是不管多久,我们都会持之以恒地努力。”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综合部主任周虹在现场介绍说,白鹤滩水电站大坝中埋设有 7000 多支温度计、8 万米长的光纤,它们好比遍布大坝全身的神经末梢,可以实时感知温度、湿度等重要指标。而在浩瀚太空中,北斗卫星正对大坝的混凝土浇筑做着定位跟踪,这些信息都会及时报告给大坝的“神经中枢”——我国自主研发的 IDam 控制系统。但凡大坝有个“头疼脑热”,系统便会马上预警和自动决策,在第一时间、在对的地点,精确调节水温、喷雾、通水量和通水方向,确保大坝常温舒适。而上述技术,也破解了“无坝不裂”这一世界难题。

在首都科技工作者身上,记者感受到了科技传承的精神与科技强国的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与化石打了40年交道,“我甚至经常梦到野外的发掘场景,梦里最开心的事就是找到好的化石。这种探索未知的快乐,在我看来就是一辈子能追求的最满足的事。”周忠和说,科学界的“大先生”,在于科研之精深,在于科普之广达,在于信仰之纯粹,在于心中之国家,我也愿真正成为这样的先生,与大家一道同行,做好科研之余,不忘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传道授业之赤诚,当得起新时代大先生之盛名。

北京邮电大学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主任李静林是北京市“千人进千企”专项行动产业特派员,为产业和企业解决5G技术上的难题是他的“价值所在”,而他自称为“网络通信行业的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

“从质疑,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从被‘卡脖子’,到超越国际标准,中国建造正在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舞台。这个过程,不容易,但越难,我们越兴奋,因为每攻克一个难关,就意味着中国建造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工程人的努力下,未来中国建造一定会迈向更高的巅峰,打造出更多经典的建筑,为世界留下更多中国建筑遗产。”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参与了“双奥”场馆建设,他在现场分享道。

记者关注到,北京科学创新的步伐正在持续向前迈进。1月2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将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系统的、持续的法制保障。

去年11月,由清华大学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报告和《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3》报告显示,北京蝉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第三、科研城市全球第一。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合唱团带来了《因为信仰》合唱表演,演出令人动容。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北京市科协“2024科学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科技为光·典赞时刻”为主题,以礼赞首都各行业科技工作者,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核心,由“传承”“使命”“未来”三个篇章组成,邀请首都科技工作者讲述投身科技创新的感人故事,展现科技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热门相关:玉堂金闺   护花猎王   北宋闲王   黑暗血时代   三国之袁氏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