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老年人

关怀老年人数字生存现状,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老年人,是构建包容型数字社会的必要举措。“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是面向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的全国性调查,共获得十二万余份问卷。本研究对调查数据开展统计分析,为提升数字环境温度和治理效度、优化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环境提供实证参考。

银发族加速融入数字社会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在老年人间迅速推广普及。老年人智能手机拥有率达76.6%,其中有34.9%的老年人能够较为独立且熟练地应用智能手机各项功能,智能手机拥有率和使用率实现双提升。

随着上网功能和应用软件的完善,老年人的数字体验渐趋丰富化、立体化。据调查,24.1%的老年人能够使用智能手机看新闻、看电视、娱乐,25.6%的老年人能够使用微信、QQ开展人际交流和交往活动,9.4%的老年人能够使用水、电、燃气、手机话费等网上缴费功能,14.6%的老年人能够使用微信、支付宝和网银进行电子支付。

“代际鸿沟”和“代内鸿沟”有待弥合

受制于身体条件、自理能力、信息知晓等原因,老年人数字融入进程相对曲折,突出表现为“代际鸿沟”和“代内鸿沟”问题。

“代际鸿沟”是指老年群体和年轻群体在数字技术可及性和使用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分别表现为接入沟和使用沟。接入沟方面,23.4%的老年人尚未拥有智能手机,65.1%的老年人虽拥有智能手机,却不会使用诸多上网和应用功能。使用沟方面,41.7%的老年人存在使用困难或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比如老年人较少使用“预约挂号就诊”(占比3.0%)、“网约车”(占比2.2%)等功能,但实际上他们迫切地需要这些服务。

“代内鸿沟”是指老年人数字融入存在群体分化现象。高龄、低收入和低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往往面对更为突出的数字难融问题。据调查,高龄老年人中拥有和能使用智能手机的比重分别为64.7%和13.4%。在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中,两者占比分别为70.8%和17.4%。在文盲及半文盲的老年人中,两者占比分别为66.3%和12.4%。这表明上述老年群体尽管智能手机拥有率较高,但在功能使用上存在较大困难。

从“被动接受”迈向“主动拥抱”

当前,应在尊重老年人数字意愿的基础上,精准把握不同特质老年人的数字需求,通过发挥政策、技术、法律和教育等多元治理要素的综合效能,不断积聚构建包容型数字社会的协同力量。

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坚持“兜住底、兜好底、兜牢底”。应向数字薄弱地带和数字弱势群体提供智能设备接入和使用指导的政策性扶持,优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电子设备配置和网络接入,增强老年人技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对迫切需求的数字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优先安排、重点布局,提供周全贴心的数字服务;相关部门应结合不同建设方向、实施阶段和具体情况,制定并推行老年人数字融入细则。

以“技术可及”为原则,坚持设施可及、产品可及、服务可及。提供贴近民意、符合民智、满足民需的老龄智能产品,并给予充分的使用指导。在智能产品研发和更新中前瞻性布局,动态把握老年人口结构变化和更替现象,寻求精准化和差异化的发展方案。既要将智能设施、产品和服务送至每位老年人身边,也要尊重部分老年人“数字断联”的权利,为其保留传统服务的可选项。

以“需求适配”为支点,坚持群体适配、功能适配、安全适配。应依据不同特质老年群体的数字需求和数字弱点,提供最适配的智能产品。在老年人需求最迫切的健康、社交、公共服务三大领域,深入开发、优化布局老年人专用软件和功能板块。同时要关注电子诈骗、隐私信息泄露等老年人触网难题,从法治保障、社会服务和技术支撑等维度出发,为老年人营造安全清朗的数字环境。

以“数字学习”为重心,提升数字效能、数字技能、数字素养。老年人应积极主动提升数字素养,灵活选择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代际文化反哺等多种学习方式,不断了解、应用智能产品,积极主动提升数字效能和数字技能;还应牢牢掌握智能技术的使用规则和方法,提升数字风险警惕意识和防范能力;以正确的数字意识和强烈的数字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数字技术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共同维护好数字社会的健康发展秩序。

热门相关:学霸你女朋友掉了   逼婚首席:影后前妻很抢手   美女总裁之贴身高手   翻天   龙皇缠身:爱妃,来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