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高纪凡谈“穿越光伏周期”:修炼“内功”,共筑产业新生态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22年前,我国启动“送电到乡”工程,通过建设光伏和风光互补电站为无电乡带来“光明”。

在这一时期,天合光能的一支工程技术团队踏上青藏高原,承受着高寒缺氧的严峻考验,完成了40座光伏电站的安装任务。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是当时团队中的一员。近日,高纪凡在央视《对话》栏目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依然充满感慨。“光伏发电点亮了雪域高原孩子们的梦想,我深受感动。从世界屋脊到蔚蓝海域,从荒漠戈壁到繁华市井,光伏源源不断为全人类输送着清洁电力,赋能千企万厂,照亮亿万家庭。”

22年后的今天,中国光伏产业已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成为一张广为人知的“中国名片”。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的装机规模已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

从“三头在外”到“刷新多项世界纪录”,中国光伏也同样经历了三次周期性调整。站在第四轮周期底部,光伏行业正蓄势聚能,等待拐点来临。

修炼“内功”:构建数字化智慧能源体系

“就整个行业而言,当前确实正处于一个低谷期。”高纪凡坦言,“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过去几个周期的历练中,已汲取教训、积累经验,逐步构建起一套能够有效穿越周期的策略。回顾天合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周期过后,它都能在规模、盈利、战略以及产业形态等多方面实现更高层次的跃升。”

诚然,对于光伏等受周期性扰动的行业,危机中往往也蕴藏转机。高纪凡认为,在行业周期的低谷期,实则也是企业借由科技创新以强化自身实力的关键时刻。以天合光能为例,2024上半年天合光能研发投入达27.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6%,过去三年年均研发投入约为42亿元,位居行业前列。

为何在行业下行、利润空间压缩的时期选择提升研发费用?高纪凡解释称,“正是研发使我们的技术产品得以迈向更高层次,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从而能够在未来市场中争取到更大的主动权。”

对天合光能来说,构建数字化智慧能源体系是其现阶段的重要研发方向。据悉,天合光能正在向光储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转型。2023年,天合光能在储能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达到三分之一,标志着“光储一体”新格局在加速形成中。

“我们的目标是推动集中式与分布式智慧能源、储能系统及智能跟踪支架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在未来时期使这些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50%。”高纪凡表示,此举旨在真正达成公司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双轮驱动模式,并同步构建起光伏与储能的双核竞争力。

共筑生态:长板互补迎接行业3.0时代

创立于1997年的天合光能见证着中国光伏行业的崛起。回望过去,高纪凡谈到,在光伏行业1.0时代,企业主要在各自优势环节发展,上下游合作紧密。随着2.0时代来临,企业倾向于垂直一体化,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他认为,在此背景下行业应构建协同发展新生态,探索全新合作模式,如股权合作、产业链合作、创新合作,长板互补共同迎接3.0时代,达到收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

“合作”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近年来天合光能的行业合作也迈入“快车道”。早在17年前,天合光能就与通威开展战略性合作,随后又与其持续深化产业链合作。今年7月,天合光能更是与捷佳伟创、聚和材料等业内头部企业共同持股,成立江苏群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对此,高纪凡说,“我们正在联合产业链上的企业,合力打造全新的协同创新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整个产业链的领先企业将能够共享知识产权,构建坚实的护城河,以此促使技术与产品迈向更高的台阶。”

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显示,未来6年,中国的光伏发电将会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未来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那就是:中国、光伏。

“多年来我国光伏同仁一路‘追光而行’,推动中国光伏从‘三头在外’到‘引领世界’。我坚信只有通过合作,整个行业才能穿越此轮周期,并走得更远。”高纪凡强调,面向未来,天合光能期待继续与行业同仁共同探索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中国和全球的能源转型及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