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新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环保研学之“花”香飘大漠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南10公里处的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是世界海拔最低的沙漠植物园,园内沙漠植物种类繁多,花香浓烈。同时它也是中国沙漠植物基因库,对荒漠植物起到了基因保护的重要作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兼具荒漠植物引种驯化、沙害防治研究、沙漠植物普及教育、观赏旅游等多种功能。每年的3月20日至7月初,园内几乎每周都有不同的植物开花,整个植物生长季花开不断,花香绵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观景。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漠,因为吐鲁番的沙尘比较大,一刮风以后,漫天飞沙,把周边的农田都侵蚀了。后来想到通过荒漠植物移种的方法对风沙进行治理,建立了沙漠植物园,形成了固定沙丘。”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总经理钟建疆表示。
据了解,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前身是吐鲁番红旗治沙站,建于1972年。当时的作用是为了防风固沙,有效阻滞风沙进一步前移。后来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荒漠植物并进行引种驯化,建立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目前,植物园占地150公顷,已成为中亚荒漠植物资源(物种、基因)储备库、我国荒漠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基地和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植物园保存荒漠植物700余种,基本涵盖了中亚荒漠植物区系主要成分类群,其中荒漠珍稀特有植物43种,特有种21种,残遗种4种。
据钟建疆介绍,沙漠植物园分为北园和南园。北园是学术交流、实验研究、科普展示以及生活功能区域,部分对外开放。南园是沙漠植物园主体区域,包括沙拐枣、柽柳、盐生植物、梭梭属植物、补血草、禾草、桑葚等10个专类园区及人工灌木防风固沙示范林、坎儿井等旅游景点,大部分向公众开放,有科学研究、科普展示、研学实践和生态旅游等多重功能。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目前引种了包括沙拐枣、梭梭、刺山柑、白刺等在内的700余种干旱区代表性植物。“沙漠植物园之所以在春季很受欢迎,是因为沙漠植物在春天开花较早,4月到5月包括红柳、沙冬青、沙拐枣都会陆续开花,而且有很多属于蜜源植物,一开花会花香四溢,满园飘香。”钟建疆说。
游客高先生趁着清明节放假,特意到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打卡赏花。“黄灿灿的沙冬青很好看,也很香,令人赏心悦目。”高先生说,沙漠植物是很多花卉都不能比拟的,它们不娇气,叶子虽然短小,但茎部粗壮,根系发达,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研学旅游是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一大亮点。沙漠植物园利用独特的荒漠景观、丰富的荒漠植物资源及科研与人才优势,设计了观摩体验、科技讲座、科学考察、科学实验4个类型10余个校外教育实践课程,包括“草方格固沙与生物固沙”科学探究实验、“日赏百花香·夜游星满天”科考营、“用科学的视角了解荒漠里的生命”主题研学日、植物科学画、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植物园“探宝”等课程。这些研学活动将系统的科学知识、实地观察、动手实践融合在一起,让青少年在大自然中感受与自然、植物的密切联系。
“园区每年都会接待很多校外科学教育和参观旅游。2021年,北京、上海、广东一些学校的青少年来科普学习,我们利用讲解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了解生命的顽强、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钟建疆说。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野生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等称号。此外,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还举办“维吾尔族与植物”文化展、“千年话桑文化”等特色展览,均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与社会反响。
虽然陆续有游客前来赏花打卡,但据记者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有确诊病例报告、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进入吐鲁番后要进行风险筛查,当地会根据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实施分级管控。同时,进入园区的游客也要出示行程码、健康码、核酸检测报告,并测量体温。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每天还会对园区进行环境消杀,切实保障游客的身体健康。
钟建疆说:“我们开发旅游这两年,最大的挑战就是疫情,疫情导致游客量大幅下降,有时候一天只有几十个人。最近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都出现了确诊病例,所以疆内游客数量明显减少。期待疫情过后,沙漠植物园能迎来更多各地游客。”
(图片由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