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舞×武剧场《凝》:融武于舞展现中国气韵
“很特别的作品,营造出禅意的氛围,让人不由地跟随作品进入哲思。”演出散场后,观众王女士意犹未尽。这部由香港舞蹈团倾情演绎的跨界艺术作品舞×武剧场《凝》,近日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次公演,为北京观众带来一场别样的艺术体验。
舞×武 不止是融合
将舞蹈与武术跨界融合,在舞台艺术作品中并不少见。但《凝》这部作品,却打破了故事性的单一叙事方式,借用纯粹的肢体美感,归零、汲取、转化,捕捉舞者处于舞蹈和武术之间而忘却形体的一瞬,探索深于内在的武学气韵,呈现形神极致之美。
整部作品以一种水墨画的形式构建。当大幕拉开,仅有一束光让舞台在明暗中迅速归于沉静,现场呼吸可闻,唯有一缕烟气翻卷。倏然,一声梆子声响,仿佛打开了某种变化,十几位舞者快速出拳,在杂而有序的队形交替中,时而快、狠、准,劲力爆发, 时而生动多姿、刚柔并济,亦或是大开大合、收放自如。在节奏动静中,演员和舞台交织成富有变化的线条,不断探索、重塑肢体与律动的张力。
对于这样的巧思,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表示,正如作品名《凝》所解,心凝,则形释。这台作品并不只是想把武术融入舞蹈,变成一台“充满武术味道的表演”,而是更注重对中国武术精神和中华哲学智慧的具象化呈现,在“气”和“意”的顿悟中,表达蕴于天地自然的更大情感。“用一种大于语言的精神气场传递能量,把中华传统文化中更深邃的美感展现出来。”杨云涛说。
“磨”出一部好作品
舞×武剧场《凝》,是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及多位舞者,以“中国舞蹈与中国武术之交互研究与成果呈现计划”为引领,历时三年精心打磨。于2020年首度在网上放映,一举获得香港舞蹈年奖“杰出网上制作”。
据杨云涛介绍,《凝》这部作品中包含了蔡李佛拳、白鹤拳、洪拳三大派别的武术套路,若以动作论,每套拳法打完也就不过一分钟,但杨云涛却和演员们一起“磨”了三年。“舞蹈和武术的发力点不一样,舞蹈层面尤其是西方舞蹈讲究‘开绷直’,但在武术中确是内收下沉的运力方式。一些动作呈现上也有不同,比如武术马步的膝盖要内扣,而舞者习惯外翻。”杨云涛说。通过不断尝试,演员们成功打破固有的肢体运动模式,在舞蹈的流动性中呈现武术的气劲。
为了更好的肢体呈现,三年里,主创团队多次向武术大师请教学习,不仅锤炼身法动作,也在打破与重塑中找寻自我,并对武术中蕴藏的东方哲理产生了自己的理解。舞蹈的表演讲究情之所至,但武术的哲学却要“忘情”,甚至需要进入“入定”的状态,这恰恰是《凝》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探索外在的肢体动作与内在的意识所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身体状况的变化,追求和体验表演艺术的真与美。
打造中华语境,讲好中国故事
说起香港舞蹈团,最为人瞩目的就是其特色的本土文化作品。自1981年成立以来,舞团始终坚持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合作共创,推出《花木兰》《尘埃落定》《兰亭·祭姪》《梁祝·传说》《风云》《倩女·幽魂》《踏歌行》等一系列广受欢迎的舞蹈作品,用舞蹈这一世界性语言,讲出更多动人的中国故事。
《凝》以及即将在内地公演的大型舞蹈诗《山水》正是香港舞蹈团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中国舞蹈与中国武术交互研究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并从作品出发,创建一种有别于西方美学语境的中国美学探讨空间。从效果来看,令人欣慰。“我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很酷、很美,这种意象化的表现方式很有突破性,让传统变得很潮、很时尚。”香港舞蹈团资深“粉丝”陈先生说。
(图片由香港舞蹈团提供)
延伸阅读:
热门相关:倾心之恋:总裁的妻子 闺范 锦庭娇 金粉 富贵不能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