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靖安县港背村:白云深处新田园(走进乡土中国)
杨海蒂《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1月29日 第 12 版)
游客乘竹筏在港背村玛瑙岩游玩。罗凯旋摄
风光旖旎的港背村。赵礼龙摄
从南昌西上靖安,高速路车程约37公里。沿途满目青翠,路旁尽是铺天盖地的绿,让我情不自禁吟诵起朱自清笔下抒情诗般的语言:“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
靖安县隶属于江西省宜春市,是一座从《唐诗三百首》中走出来的历史名城。“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语言优美意境悠远的诗句,就是大唐诗人刘昚虚对靖安的由衷赞美。明万历年间,高僧迥波云游至靖安云阳山,震撼于头顶眼前的云蒸霞蔚,在巨崖上刻下“白云深处”四个遒劲大字。
“白云深处,靖安人家”。靖安,这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凭借优越的生态、绝美的风景、便捷的交通而成为南昌的“后花园”,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南昌市民最爱扶老携幼举家上靖安,听山间溪水流荡的声音,看树丛上云彩的变幻。
靖安县下辖11个乡镇,9个为国家级、2个为省级生态乡镇;港背村是江西省第一个生态村,也是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港背村位于璪都镇东部,地处国家九岭山自然保护区,山环水绕风景如画,“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正是写照。村口立着一大片原生态古树群,让村子的气质与众不同。古树都是香樟、红豆杉等名贵树种,其中一棵红豆杉树龄达1200年。科学证明,红豆杉含有紫杉醇,是一味良药。这片树群被村民视若珍宝。
古村、古井、古树、古建筑,构成一座古朴幽静的美丽村庄。我们在古树群旁的农户门前小憩,但见堂前小溪清澈,两岸芳草繁花。稍远处,是青山掩映的金黄稻田,稻香带着乡野的静谧气息,芬芳弥漫,沁人心脾。这金色的稻田就是大地写给人间最美的情书。
一行人刚围桌坐定,一盘盘辣椒干、南瓜干、李子干、苦瓜干、浆果子摆上桌来,都是取自当地的原生态食材,由这家女主人巧手制作而成。一群人大快朵颐。辣椒干是真辣,好吃是真好吃,走遍全国,我也只见过江西人拿辣椒当零食。吃完辣椒干,当然要上甜品,葛根汤与土蜂蜜是绝配,不仅营养而且美味。港背村出产的土蜂蜜、野生葛粉、高山大米、高山茶油、水仙野山茶等,都是游客钟情的特产。
吃饱喝足,需要茶来消食。
好山好水出好茶,自古香茗出深山。自唐朝起,江西茶叶便负有盛名,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和“茶盖中华,价甲天下”之美誉。靖安白茶属绿茶变异种,其特点“味甜香浓、色泽白嫩、汤色明亮、外形匀整”,入口后唇齿留香悠长,是绿茶中的珍品、江西名茶中的后起之秀,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多次游历双溪(靖安别名),留下多首诗词佳篇,他品尝靖安白茶后写就《尝新茶》:“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以麦粒和葵花制作新茶,体现出靖安人制茶的智慧和创新。
“靖安人家”的慢生活,在港背村体现得特别鲜明。在这座宁静的田园村落里,闭上眼睛聆听天籁,能让人放松身心。我好奇村名的来由,森林覆盖率高达95.7%的港背村,既没海又没江也没大河,哪来的港又何来“港背”呢?
村民骄傲地说:我们有潦河啊!
港背村沟渠纵横,潦河穿境而过。潦河是靖安的母亲河,自唐代以来,先民就河筑陂,引流灌溉农田,2021年,潦河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乘着竹筏,沿着潦河水顺流而下,“两岸青山相对出”,竹海连绵,古树老藤,鸟鸣山幽;水上野鸭子成群嬉戏,岸边鸳鸯自在栖息……在潦河岸边,我还意外发现了难得一见的彼岸花。彼岸花又名曼珠沙华,颜色鲜红、形状独特、花瓣细长、散发出淡淡幽香,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见花不见叶,花叶不相见”,叶片和花朵从不同时出现。彼岸花只在生态环境极好的地方生长。港背村生物种类丰富,猕猴、鸳鸯、红豆杉是港背村的生态“三宝”。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靖安乡民靠伐木为生,自然生态遭到人为破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靖安大力实施“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发展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这里的真实写照。村民自发成立动植物保护巡逻队,加大禁渔力度,主动守护绿水青山。
土生土长的港背村村民包训详,过去砍树谋生,如今转型护林。前年,他在密林中发现一朵形状奇异、从未见过的野花,其叶片硕大、花色金黄,每朵小花形似一只金色鸽子,经专家鉴定,这朵“怪花”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大黄花虾脊兰,被誉为“植物界的金丝猴”,目前国内仅存于台湾、江西、安徽、湖南等局部山区。现如今,港背村野生动植物数量逾2000种。
南宋大学士陆九渊、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等都曾游历靖安;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孙权的后代、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曾巩的后人等定居靖安。我想,他们是被靖安的自然美景吸引而来的吧。
沿着距今数百年的古驿道,走进始建于明初的儒林第、尚党第,这些青砖石瓦的庄严建筑,见证了港背村悠久的厚重历史,而今作为港背村旅游展览馆所在地,同时展示农耕文化、红军故事、港背村史。包家祠中的族谱,记载了包拯后代迁徙到港背村后的600年历史。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包公文化、儒林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相互融合,造就了独特的港背村文化。
靖,古同“静”。古代文献对“靖”有多重释义:中国最早的百科词典《广雅》载,“靖,安也”,意为安定和平;辞书《尔雅》载,“靖,治也”;韵书《正韵》载,“靖,足也”。乡靖民安、长治久安、富足长安,这就是靖安;天人和谐、村宁民安、千秋永续,这就是港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