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逛“中国菜市场”

本报驻巴基斯坦特约记者  姚  晓

在异国他乡,最能抚慰自己的是什么?当然是中国菜。来巴基斯坦的第二天,《环球时报》记者就想吃中国菜了。虽然这里有不少中国餐厅,但价格不菲。于是,每隔几天去一趟菜市场,成了生活常态。

应该去哪里买菜呢

在伊斯兰堡,除了离市区较远的麦德龙和家乐福超市外,售卖蔬菜的主要是路边摊和固定位置的小菜场。卖家基本不怎么注重蔬菜的品相,买来一大捆菠菜,回来挑挑拣拣,一半以上都是枯黄或者发硬的老叶;番茄如果挑选不仔细,每个上面几乎都有磕碰痕迹或者裂纹。有一次,记者去一家中国餐厅吃火锅,发现蔬菜区的青菜每根都很嫩很绿,便询问老板从哪里买的,结果她说,都是在菜市场买的,买了很多,从里面挑出来一些好的。看来,火锅贵是有原因的……记者拿起一个红薯,老板说:“里面是白的,和中国的不一样。”确实,巴基斯坦的红薯是白芯,但吃起来也很甜。在哪里能买到中国蔬菜呢?

在首都伊斯兰堡F7区,有一家菜市场被称为“中国菜市场”,在中国能买到的菜,在这里几乎都能买到。不仅如此,老板们的中文说得特别溜,他们会用中文告诉你,这是番茄、黄瓜、茄子、白菜、西兰花……

伊斯兰堡的“宝地”

F7区的“中国菜市场”是一块“宝地”,记者第一次光顾的时候,十分兴奋。这里简直“都是宝藏”,除了一些日常菜,卖菜的老板还指着冰柜说:“豆腐!”没错,这里的菜店一般都出售豆腐。老板说,豆腐是一个哥哥做的,哥哥跟着中国人工作几十年,学会了做豆腐。除了豆腐,香干等豆制品还得去中国人开的超市购买。

在这块“宝地”记者看到了中国玉米,虽然是真空包装的,但很亲切。巴基斯坦本地玉米长得像中国玉米,但口感较硬。再比如菠菜,当地菠菜叶片大、根茎老。由于当地人不炒菠菜,而是把菠菜当作沙拉的配菜,榨成汁或炖到烂糊,所以菜老一点并不影响什么。

摊位上还有记者喜欢的莴笋,大蒜也是头一次见。这里还有冬瓜,冬瓜在巴基斯坦不常见,不少巴基斯坦人不知道冬瓜这种蔬菜。

攀谈中,老板告诉记者,他的中文是跟着中国顾客学的,只要店里有的东西,他每一样都会说。这里的大多数蔬菜其实巴基斯坦也有,但可能吃的人不如中国人多,现在巴基斯坦人也慢慢开始习惯吃。只有一种菜巴基斯坦没有,那就是茼蒿。说着,老板拿出一把茼蒿。这是记者第一次在巴基斯坦见到茼蒿——这把茼蒿秆短、叶片肥厚,和国内的不大一样。

买菜也能寄相思

菜店楼下是肉店,这里有鸭子、鸽子、鸡爪等不太常见的肉。巴基斯坦最常见的是鸡肉和牛肉,羊肉较贵。记者发现,如果中国人走进肉店,老板会说:“有带皮的。”因为他们知道许多中国人吃带皮的肉,因此肉店里两种肉都会出售,带皮的贵一些。

菜店隔壁是鱼店。巴基斯坦人不吃活鱼,店里卖的都是冻鱼,每天早上从卡拉奇空运过来。鱼店老板同样会说中文,比如“黑鱼”“石斑鱼”“蟹棒”“扇贝”“比目鱼”。在这里买鱼,摊主现场帮清理。他坐在一柄巨大的弯刀前,把鱼放在刀上切割,看着有点吓人,但对他来说,已经熟能生巧。

巴基斯坦的这个菜市场不仅能买到中国菜,还有会说中文的当地人,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借美食思故乡——逛菜市场也成了幸福的事。

热门相关:在寂静中醒来   妈妈和女儿   年轻母亲2   反贪风暴之加密危机粤语   善良的姐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