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游为美好生活添彩

本报记者  张  影

文博游持续升温。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观众超5000万人次,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参观人数达404万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古迹遗址活化利用焕发新活力。文博游为美好生活增光添彩,游客通过文博游感知历史脉搏,聆听文明回响,涵养文化自信。

丰富文化供给

“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市。”每逢节假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便人气火爆。“打卡”博物馆成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社交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博系统不断优化体系布局。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博物馆数量迅速增长,博物馆总数居全球前列,免费开放率超90%。

博物馆见证历史、承载文化,游客从博物馆出发,读懂城市,感知文明。在江苏南京,六朝博物馆以建康城考古夯土建筑遗迹为主角,以六朝文物为见证,描摹公元3世纪至6世纪的东方大都会画卷。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生动呈现了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

博物馆通过一系列活动拉近与公众的距离。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文博单位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推出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展览、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体验活动和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服务,丰富春节期间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期间(2月10日至17日),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

营造文化体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文博游,文博游成为一种时尚风潮。这一方面源于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则源于文博单位与时俱进,出新出彩。

数字赋能成为博物馆、古迹遗址面对新时代、满足新需求的重要抓手。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和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采用全息投影、VR展示、数字化复原等科技手段,还原北庭故城的历史。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敦煌”工程对文物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数字化成果得以呈现,8K数字球幕电影《梦幻佛宫》让游客真实感受壁画艺术的精美细节。

考古盲盒凭借文化创意火爆“出圈”,实现了公众将“文物”带回家的愿望,密切了公众与文物的情感链接。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主打用“洛阳铲”探宝的体验感。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超活化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为原型,设计出“饕餮”“觥大”“觥二”“牺尊”“凤鸟”等萌趣手办,深受消费者喜爱。

“文博+演艺”“文博+研学”“文博+推理”……新潮文博游产品不断涌现,为文博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培育新引擎。

盘活文物资源

我国是文物大国,文物资源丰富,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丰富的文物资源为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更好保护利用文物,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各地探索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文物主题游径是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其中,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成为踏寻红色足迹的热点旅行线路。

京冀两地携手打造的“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串连起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河北省唐县淑闾村、党中央进京前毛泽东住所纪念址等7处重要点位,带领人们感悟“赶考”初心,汲取前进力量。

渤海老区抗敌斗争线、抗战秘密交通运输线等6条山东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红色主题遗产线路,以抗日战争时期为主要时间节点,综合革命文物保护单位、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和相关历史人文遗迹,打造集自然景观、红色文化、历史遗迹、学习园地为一体的文旅产品。

专家认为,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文物价值的认知,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热门相关:禁止性爱2:通奸   扯线王子复仇记   偷窥之千面狗仔   春子超常现象研究所   天作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