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高架渠,“水往高处走”
本报驻西班牙特约记者 王 方
每次去马德里出差,记者都要去一趟塞戈维亚——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塞哥维亚省的省会,是一座古老精致的小城,这里有2000年历史的古罗马高架引水渠(也有称罗马大渡槽)和香气四溢的烤乳猪,无论历史爱好者还是美食达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所爱。
塞戈维亚引水渠是迄今为止保护最完整的罗马帝国古迹之一,建于公元1世纪,是塞戈维亚的标志。引水渠是古罗马人统治西班牙期间为解决小城水源问题设计兴建的。塞戈维亚所处位置海拔较高,除了下雨能够获得水源,该地区几乎无法获得足够的居民用水,因而每逢夏季小城面临严重水荒。为了解决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古罗马工程师设计了几十种引水方案,最终集所有设计精华确定了水渠的最终版本。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塞戈维亚引水渠的最大特点据说是将水源从低处通过复杂的迂回方式、不用任何动力驱动最终“流向高处”。
水渠不仅实现“水往高处走”的效果,还因雄伟的外观闻名。设计师选用巨大的花岗岩构成拱门和水道,精彩的是,每块巨石的连接处没有水泥,不用黏合剂,全靠石头与石头之间的重力作用产生连接效果。
水渠高约30米,分上下两层,设计了167个圆形拱洞,使用约2万块每块重两吨的花岗岩建造。水渠全长约15公里(也有说17公里),将城外的河水引进城内。在引水过程中,水渠还能清除泥沙,提升水质。
最初罗马人建造水渠的目的是将十几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为此,古罗马工程师开凿了坡度极缓的运河。按他们的计划,唯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河。他们采用大块砖石,分4部分建成,不仅让水渠从郊外深入市内,还跨越了山谷。千年后的今天,水渠仍在为21世纪的塞戈维亚人输送新鲜水源。
欧洲的水渠设计师和相关科研人员考察水渠后总结称:建造工艺精湛,设计思路既有缜密的科学理论依据又有大胆创新的理念,这两者结合水渠经久耐用;它是塞戈维亚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是水渠的外观造型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