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关键技术进展,了解全球标准制定,在全球6G大会探寻未来通信
【环球时报赴南京特派记者 陈子帅 张蔚蓝】上升为多国国家战略高度的6G(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技术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科技热潮。自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6G纲领性文件——《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后,今年3月,国际标准组织(3GPP)进一步敲定了6G标准化时间表,6G发展初显轮廓。近日,来自全球多国的6G专家齐聚南京,在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就6G的发展与国际合作展开交流。《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大会现场,与多国顶尖专家交流6G技术新进展、新畅想。
什么是6G
6G可以理解为5G的延伸和升级。然而在5G尚未全球大规模商用的形势下,为何全球又瞄准6G这一新赛道?
“为了满足5G满足不了的需求场景”,这是多位通信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一致表达的观点,而空中场景将是6G的重点发力方向。“5G应用主要面向地面,6G还将扩展至卫星以及低空无人机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环球时报》记者,6G不仅比5G的带宽更宽、时延更短、安全性和智能性更强,还将覆盖到5G没有覆盖的部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则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6G一方面能够增强5G性能,另一方面还将拓展5G的边界,包括通信和感知的融合,通信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地面网络与空中网络、无人机及卫星的融合。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表述,6G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而ITU此前在建议书中也明确了5G的三大典型场景和6G的六大场景,前者为增强移动宽带、海量物联网和低时延高可靠,后者分别为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等。
《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尽管3GPP公布了6G标准化时间表,但6G发展需求、技术路线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索。根据3GPP的规划,预计最早在2024年底启动6G业务场景与需求的研究,2025年开始标准研究项目,预计在2029年6月完成第一版6G国际标准规范,业界期望6G能在2030年前后具备商用能力。
“当前,6G研究正处于标准化前期需求定义和关键技术突破的关键阶段。”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晓云告诉记者,哪些技术可能成为后续6G标准的技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需要业界协同攻关遴选并加快推进形成技术共识。
我国6G研究取得哪些突破?
应用边界的拓展使得6G面临更高的技术挑战。从ITU的6G愿景和指标来看,6G不是单点技术,而是网络系统性的要求。王晓云告诉记者,6G的关键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网络架构”“无线通信”和“无线组网”3大类,包括内生安全、空天地一体、新型无线传输技术等10大重点技术方向。中国电信首席专家、贝尔实验室院士毕奇则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6G的关键技术分为系统和终端两方面,系统是指云、网及其融合,终端则包括多模态终端及应用。
我国在5G领域已经形成了领先优势,这些优势是否能够进一步辐射到6G上?对此,尤肖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在移动通信产、学、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各方面形成了非常完整的协同推进机制。”
毕奇也分析称,在发展6G方面,我国在5G并跑及领跑的基础上,通过国家战略的实施,基于我国完整及强大的工业产业链,主设备及终端厂家在全球产业发展中的优势,“有机会在研发方面更上一层楼,做到部分领先。”此外,在产业发展方面,基于我国的市场规模及国家战略,有机会保持5G的领先优势,并有再进一步的可能。
记者关注到,在专家所说的云计算和终端这两大6G关键技术方面,全球竞争日趋激烈。首先,云计算和大模型对芯片、算力、高质量数据和先进算法有着较高要求,而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在终端方面,苹果Vision Pro等产品的推出也为6G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尤肖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紫金山实验室在前期布局6G研发时,已经考虑到芯片工艺方面的影响,而通过人工智能的自动优化以及一些其他路径,能够让我们的芯片达到更高性能,从而满足6G发展的需要。
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和一批高校带着自己的最新6G研究成果来到了现场展示,其中涉及6G网络架构、无线空口传输等重要技术。
科学技术部前沿技术司副司长邱钢在2024全球6G大会上表示,2024年是6G技术遴选的关键窗口期。截至目前,我国在6G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内生AI通信、星地一体化网络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正引发全球新一轮“科技军备竞赛”?
在不少外媒看来,6G正在引发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军备竞赛”。在今年2月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和瑞典等十国发表联合声明,称就6G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发展达成“共同原则”。而这也被解读为是为了遏制中国在6G技术标准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在本次大会现场,多名外籍专家都向《环球时报》记者表达了“6G发展与标准制定应基于合作交流”的观点。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5G移动通信推进论坛(5GMF)前主席吉田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5G发展方面进展顺利,“我们很钦佩”,同时日中两国在发展6G方面都非常有竞争力,因此合作和学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韩国仁荷大学教授、6G论坛执行委员会主席张庆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发展6G方面,“中国是最好的国家之一”。英国萨里大学讲座教授、皇家工程院院士拉希姆·塔法佐利说,“国际化、开放性是移动通信领域非常重要的价值所在,也是全球移动通信成功的基础。”同时,在本次大会上,主办方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出了《协力推进全球6G共识与合作的行动倡议》,呼吁共同推进6G未来产业与服务应用的合作共赢。
通信专家张新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要以系统性思维发展6G。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6G发展思路和计划,美国希望通过建立“联盟”来推动技术生态。我们一定要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统一标准的制定。
6G与AI,将擦出哪些火花?
除了6G标准,6G的商用前景也将是接下来各方探索的重要方向。业界主流观点认为,6G将为人们带来包括卫星通信的泛在连接,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服务,以及通感一体的生活及产业方面的应用。在物联网方面,6G会朝着更低的功耗及更广泛的场景发展。毕奇则表示,6G时代的“黑马”,可能是包括苹果Vision Pro在内的XR能否突破游戏场景的限制而为大众所接受。另一名专家告诉记者,新一代6G终端很可能从手机变成“眼镜”。
作为下一代的通信技术,6G的目标是将人、机器和物连接在一起,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也将为6G创造更多可能性。
在本次论坛上,阿联酋哈里发大学教授梅鲁万·德巴认为,如果用大语言模型的方法去发展通信网络,那么今后我们的智能手机将变成“无应用程序的手机”,“我们要做的就是向手机提问题,比如我需要两分钟后在楼下叫一辆车,那么将由AI来帮我和打车平台沟通需求,应用的概念很可能接下来几年就会消失。”
邬贺铨则表示,6G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孪生的发展,显著提升效率,更加节能和安全。“将来的人形机器人会较多地运用在生产线上,这需要通过6G实现更低时延、更快速响应、更强算力。”此外,6G不仅能够赋能传统行业,还会广泛应用于金融风控、医疗诊断、药物筛选和教育等方面,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热门相关:校花之高手无敌 明尊 大唐扫把星 重生嫡女谋天下 田园晚色:肥妇三嫁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