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时报》:流行文化使人们幼稚化了吗?
印度《印度时报》8月19日文章,原题:西方文化阻碍人们成长吗?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犯罪学家海沃德在《幼稚化》一书中写道,当今的年轻人不如前几代人成熟,而西方文化是罪魁祸首。他列举了大量“童心未泯”的例子来支持其观点。比如有些成年人喜欢重现童年的快乐,扮演“小马宝莉”游戏角色,买票玩跳球坑和枕头大战的游戏。
穿连体衣上学
担任大学讲师期间,海沃德经常担心18岁的学生“像成年前夕不太成熟的青少年,或者说像在成人世界里漂泊的恐惧学童”。有一次,一名学生竟然穿着连体衣来到教室。海沃德问他是否担心被别人认为幼稚?学生回答,他想被当成孩子一样对待,因为成年人太艰难。
传统成年的标准包括:离开家、经济独立、结婚、生子。如今,在富裕国家,30岁达到这个标准的人数比例急剧下降。在英国,第一次结婚的年龄中位数为男性33岁,女性31岁,比20世纪60年代初高10岁。2016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18-34岁人群更有可能与父母同住,而不是与伴侣同住在独立住所,这是130年来首次出现的现象。
看电影更像是逛玩具店
海沃德认为,流行文化正在使人们幼稚化。现代电影颂扬不成熟。从《摇滚学校》、《泰迪熊》中的顽固少年,到无休止地翻拍《蝙蝠侠》和《蜘蛛侠》,如今看电影更像是逛玩具店。真人秀节目通过让四五十岁的名人装扮成玩具车、熊和恐龙,将幼稚行为正常化。许多广告也是“对成年期的攻击”。在某矿泉水的“返老还童”宣传海报中,成年人穿着T恤,脖子下面却露出了婴儿的躯干。
教育系统也应受到指责。学生们被屏蔽了潜在的令人不安的想法,被告知一些明显不真实的事情,比如“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而另一方面,一些所谓的青年领袖越来越多地被赋予教育成年人的文化权威,尽管他们并没有什么专业知识或者原创性观点。
海沃德怒斥道:“当社会以虚伪的方式行事时,一方面将人成人化,另一方面将人幼稚化,这是在玩一场危险且虚伪的游戏。”依据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的研究,那些经常表示自己是受害者的人更容易为了私利去撒谎和欺骗,这是人们应该改掉的习惯。
论点有两个缺陷
但海沃德的论点有两个缺陷。一是太偏激了。如果成年人喜欢,他们为什么不能打扮成漫画人物呢?喜欢《超级无敌掌门狗》动画片有什么错?第二个缺陷更大。海沃德对所谓的“幼稚主义者”激增缺乏有力证据。也许现在有更多的证据表明,成年人的行为像孩子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相机,喜欢把有趣的片段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而婴儿潮一代和X世代在20多岁时做的蠢事几乎都被遗忘了,但Z世代的所作所为很容易在网上传播开来。
或许如今的年轻人比前几代人接受教育的时间更长,所以更晚找到工作和生孩子。2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中,拥有大学学位的人数高达40%,而1960年这一数字仅为8%。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好事。那些25岁还在读书的人不太可能实现经济独立,因此可能不愿生孩子。这不是幼稚,是理智。
其他作家,如乔纳森·海特和让·特温格,也对年轻人进行了可能令人不安的研究,如年轻人高度精神痛苦等。但像海沃德那样,将整整一代人视为大婴儿,似乎是一种辱骂。(刘长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