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申请入常都被中国否决,印度干脆不申请了,要求英国交出席位

日前一个美籍印裔学者在社交网站中发布了一则犀利的社评,他认为印度每次申请加入常任理事国都会被中国否决,那么干脆就不要再申请了,直接让英国让出它在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由印度替补。而之所以这样说,这名印裔学者也给出了解释,首先就是英国已经不再伟大,尤其是印度的名义GDP超过英国之后,印度的民族自信心到了一个空前膨胀的高度。但分析人士表示,印度所谓的取代英国在五常中的席位本身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战后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组成是“分好了的”,唯一靠着实力上位的是新中国。印度不可能效仿新中国的方式跻身常任理事国行列。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是打出来的,其实这只是因素之一,真正让中国获得这一外交地位的,是时任领导人在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欧美国家中的庞大影响力,即便是苏联的外交官员也对周总理十分向往。反观印度,至目前为止并没有诞生什么在国际社会中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也没有做出任何可以折服世界多数国家的壮举。以这名印裔学者的建议为例,英国每年都向印度提供巨额的经济援助和物资供给,原因是印度在国际社会中属于贫穷国家的行列,饥饿率和民众营养率居高不下。但印度人为了实现自己遥不可及的梦想,毅然选择了挖墙角,可见这个国家的道德品质有待提高。

回到经济方面,虽然印度声称它的GDP已经超过了英国,但印度的GDP计算公式本身就不同于其它国家所采用的收入法,生产法或支出法,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现状针对性的做了调整。在孟买,一分不值的贫民窟是根据周边房价来计算地皮的。印度政府认为,既然这些贫民窟位于印度国内的发达城市,那么它自然可以按照市场的平均房价去创造这样的价值。而这些贫民窟无论是住人还是存放货物,也都是根据市场房屋租赁金额的平均值来计算的,简而言之,一套贫民窟产生的虚拟价值,远高于它实际价值的数百倍。也因为经济虚高,印度政府看上去是有钱了,但实际上又贫穷的很。如果再以其它标准去换算印度经济水准的话,会发现它远远不及英国。

其实对于印度来说,现在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寻求加入常任理事国,也不是想方设法的想着左右逢源挤入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常任理事国的分化是战后秩序的安排,同时因为冷战原因做出了调整,吸纳了中国这一强大的国家。印度想要进入常任理事国,挑战的并不仅仅只是五大国,而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洗牌,世界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氛围,印度又有什么能力去做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