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待客之道,提升服务质量,香港业界呼吁推广“礼貌+笑脸”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随着两地恢复通关,香港的旅游业正在迅速复苏。香港旅游发展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香港已接待旅客约2680万人次,预计全年访港旅客将超过3000万人次。不过,有港媒26日报道称,近年来不时有游客表示香港一些店家的服务有待改善,语言不通、光速收碟、不礼貌等情况屡见不鲜。特区立法会议员以及业界均呼吁,“礼貌待客”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各方应全力推广“微笑文化”“多谢文化”等措施。
“黑口黑脸”让人感到无礼
香港《大公报》称,香港一向是国际旅游枢纽,凭着购物天堂、美食之都等美誉,吸引八方游客,高峰期一年接待游客近7000万人次。复常之后游客重来,但香港服务质量却未见提升。在香港旅游消费体验不佳,也是影响香港旅游业复苏的一大原因。
时事评论员杨立门表示,常到外地旅游的香港人都觉得,香港的服务态度大有改善的必要。他以自己的体验表示,港人一向都很吝啬讲“多谢”两字,高档的消费场所当然没有问题,但一般的商店和餐厅服务员及出租车司机,只有少数会在你付款时对你说“多谢”。杨立门说,服务人员的确很辛苦,常常心情不好时也需要笑脸迎人,加上目前服务业人手极为短缺,员工经常要8个人做10个人的工作,且一线服务员的工资又不高。不过他还是呼吁,“一日还留在服务的岗位上,就应该保持基本礼貌,尊重职业也尊重自己”。
特区立法会议员梁熙同样对餐饮业待客态度不佳深有同感。《大公报》援引梁熙的话称,有很多内地和外国友人曾向他反映称,不少餐厅店员为客人点餐时,如客人点得稍慢或略有迟疑,会扭头走开,“黑口黑脸”,令人感觉非常无礼。
普通话普及率有所提升
《环球时报》记者上月赴香港采访期间,也曾遇到不会说普通话的便利店店员。由于交流不畅,记者多次询问,导致店员有不耐烦的情绪,对于记者的“再见”也没有任何回应。不过,在酒店、餐厅等其他场所,记者也发现,如今香港的普通话服务普及率相比疫情前有所提升。一些服务人员的“港普”虽然不标准,但会努力用普通话与记者交流。
香港市民陈先生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有些场所的服务态度并非针对外来游客,本地市民也经常有体会。例如中午在茶餐厅吃饭时,服务员会催促客人尽快点单。“香港是个节奏很快的城市,服务人员也追求效率。作为本地人已经习惯,但这确实会给游客带来不好印象。”
优质旅游服务协会主席黄杰龙表示,部分餐厅由于经营性质及文化,事事要“快”,加上人手不足、服务员普通话水平不太行,才出现怠慢情况。他特别提到,一些茶餐厅为求加快轮转,见到顾客吃完饭就会立即收拾,一些游客可能不习惯有关文化,感觉不好受,“其实,店员只要多说一句‘请问还需要吗?可以收起来吗?’食客就会感觉好一点”。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则认为,香港经营的成本太高、人手不足,不应该成为影响服务态度或质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应该找回待客之道的文化。
振兴旅游业既要大处着眼又要小处入手
《大公报》称,“礼貌+笑脸”曾是香港作为好客之都的重要法宝,香港的服务态度令游客宾至如归。对于目前的情况,不少人士均建议提升香港高质量服务水平。
杨立门说,20多年前,特区政府已经针对零售、饮食和运输等几个行业拍摄宣传片,宣扬“优质服务、制胜之道”。他建议特区政府或业界可以考虑再次推行“礼貌运动”,从大家说“多谢”开始。梁熙也建议称,特区政府可以针对当前情况重拍宣传片,向旅游、服务业推广“微笑服务”“多谢服务”。
批发及零售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认为,特区政府一直积极在内地与海外说好香港故事,为提升本地零售及服务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发展高质量旅游及服务业,不同行业在各方面都要对游客展现出欢迎的态度。他举例称,在口岸工作的前线职员的态度,是游客对香港的第一印象,有关部门可做好相关培训;政府也可多向商家或业界进行相关宣传,让大家明白礼貌待客背后的重要意义。
港媒评论称,香港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环节,有待特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出全面深入调研,在掌握具体数据的基础上,找出改善良方,制定长远策略。文章称,振兴旅游业需要从大处着眼,制定长远系统规划;也要从小处入手,落细落实。所谓小处,就可以从文明待客、工作热诚开始,从人人做起。“提升待客之道,也是全体市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