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毛南族打猴鼓舞:滑稽诙谐的舞蹈活化石
毛南族打猴鼓舞简介:
咚咚咚,咚咚咚······古老的毛南族村寨响起阵阵鼓声,只见一人击铜鼓,一人击皮鼓,舞者双手各握一根木棍,左摆右晃,上下翻飞,时而双棍互击,时而转身飞槌,一会膝下击打,一会身后击打,一会头顶击打,模仿猴子惟妙惟肖。
打猴鼓舞这一毛南族独有的民间舞蹈,流传在贵州省平塘县的毛南族聚居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舞蹈分为“猴王出世”“猴子敲桩”和“猴子引路”三部分,动作滑稽、诙谐,被誉为舞蹈中的“活化石”。
舞蹈的表演分为男子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三种形式,用鼓点的强弱、轻重、快慢引导舞蹈动作的变化,双腿蹲跳的动作贯穿表演始终。整个舞蹈显现出狂、野、粗、灵的风格特点。舞蹈的三段各有寓意,猴王出世:表现毛南族先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猴子敲桩:表现毛南人顽强生存、勇敢、团结的精神风貌;猴火引路:表现毛南族人继承先人遗志,奋勇前进的追求。
打猴鼓舞是毛南族民风民俗和图腾文化的具体体现,具有民族学、艺术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2008年,平塘县申报的毛南族打猴鼓舞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级非遗传承人石治禹:让每个学生都唱跳起来
“niá gǎi,miē xiào dàng tào āo fú——你好,欢迎你到卡蒲毛南族乡来。”在平塘县卡蒲小学的课堂上,毛南族打猴鼓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治禹正逐字逐句地教孩子们说毛南语。
“贵州毛南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平时只能靠口传心记。随着老人逐渐离去,会说毛南语的人越来越少,保护工作也越来越紧迫。”为了让毛南语教学深入孩子们的心田,石治禹和学校的老师们编制了30多页的小册子,每个学生发一本,内容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日常用语,都用拼音+汉字的形式翻译出来,让学生们能随时随地温习学到的知识。组织学生们当小导游,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们介绍毛南文化旅游景点这些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家乡,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跳打猴鼓舞的毛南族人。吴永胜 摄
怎么让毛南族文化融入校园生活?石治禹和老师们一直在努力探索。2015年,他们在原卡蒲中学(今平塘第二中学)做了探索创新,将民歌乐曲、打猴鼓舞、火龙舞等诸多毛南族文化元素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套绚丽多彩的课间操,使毛南族文化和体育项目在大课间得到完美的展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唱起来、美起来”。
经过多年实践,如今平塘第二中学的毛南族学生大部分会唱《秀美平塘说毛南》《毛南欢歌》等民歌,会跳响杆舞、蓑衣舞,会唢呐、吹笛子等民族乐器,会踢毽子、抽陀螺等民族体育项目。每个学生还拥有一套既有民族特色、又充满时尚风格的校服。
“打猴鼓舞本身蕴含的对父母的孝、对先人的敬,对孩子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美育中传承,毛南族打猴鼓舞才能后继有人。” 石治禹说。随着不断探索,一些学校把打猴鼓舞列进课程、排入课间操,有的学校还专门成立打猴鼓舞艺术队,石治禹喜笑颜开。至今,他教过的学生至少400人。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
视频素材来源平塘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 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