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成果转化新路径,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海南模式”

4月下旬,中国种子集团白鸡基地的水稻制种田迎来收割,其中一部分种子正是“重要热带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及杂交稻新品种选育”“揭榜挂帅”项目的试验材料。作为项目负责人,中种集团水稻产品测评总监周华需要统筹协调8个来自不同科研机构的团队,一起围绕共同的主题开展研究。

“8个团队分散在三亚、陵水、广州等地,受不同管理水平、天气差异的影响,各自的材料收获情况也不同,去年因部分团队送材料不及时、检测结果汇总慢,导致项目错过了一个播种季,今年要加强调度把进度赶回来。”周华透露,多团队作战对“帅”的协调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当前该团队通过引入项目助理、设定目标进度、组建网上工作平台、月度调度等机制,探索推进多团队聚而“融”、人员众而“合”,实现科研资源“攥指成拳”。

科技与企业是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而推动和加强这两个关键主体的合作,是种业发展不可绕过的关键举措。先进的技术只有落到优秀的企业中,才能融合、开发、创新,培育出优良的品种。

2023年,在海南省科技厅与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中种集团与海南省种业实验室开展了“揭榜挂帅”合作,通过企业出题、院所出智、成果共享、利益反馈等相关的机制,有效盘活企科优势资源,推动种业科研成果转化。目前,中种集团已联合国内67家科研单位,围绕4大核心作物启动了多项计划合作项目,持续探索产学研新模式。

“揭榜挂帅”项目通过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目前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等品种佳音频出,有力助推“南繁硅谷”建设,加速培育整个种业行业新质生产力。

资源整合,推出优质种子

4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试验田内,一排排玉米实验材料迎阳生长。地里的玉米新材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妙云团队在揭榜挂帅项目“玉米抗倒伏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的科研成果之一。

“如果是以传统的科研方式,从挖掘基因到在生产上进行实际效果验证,至少需要三年时间。验证基因有效后再找企业去谈合作,按照回交转育的进度,一年最快3代、6代也需要2年,加起来就是5年的时间。”揭榜挂帅中徐妙云团队直接与中种集团合作,科研目标非常明确,通过把找到的分子标记与中种集团的材料进行回交转育,至少可以缩短2~3年的时间。“到现在我们已经有8个基因明确有抗倒伏的功能,并放到材料里面进行验证,可以说是提前完成了阶段性考核的目标。”徐妙云说到。

首批“揭榜挂帅”项目自2023年初启动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共计申请专利8项、受理品种权8个、已审定品种6个。“‘揭榜挂帅’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周华透露,通过发挥多家团队的各自优势,最终鉴定材料已应用于亲本创制和相关试验中,弄清了热带和华南稻区主要育种材料和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组成,为种业杂种优势设计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育种方向;筛选一批潜在的抗白叶枯病的材料,19个优秀品种参加各级区域试验,今年有望审定4个新品种。

一直以来,中种集团致力于探索高效畅通种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路径,并加以深度实践。2023年12月,中种集团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集中双方优势资源,在基地、技术、平台、体系和人才等多方面统筹推进,围绕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新品种培育方向开展深度合作;在今年3月的中国种子大会上,中种集团主办“种业新型创新体系暨企科合作研讨会”,并与中国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签署品种合作协议。

市场导向,聚焦行业难题

科研人员先开展科研,再拿研究成果找企业谈合作,而后科企再协同进行商业化开发,这是传统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而“揭榜挂帅”颠覆了传统科研的行为模式和考核模式。

“应用导向,用得上、有影响是项目唯一的考核指标。”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产业促进部负责人夏勉说,企业“揭榜挂帅”项目启动时,揭榜团队当场签署“军令状”,与合作企业、实验室对“里程碑”考核要求、经费拨付方式、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等进行约定,明确实验室对入榜项目进行过程管理与验收,实行资金拨付与任务完成质量、时间节点相结合的动态调整、唯成果兑奖的管理机制。

“项目科企合作,针对市场所需的种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攻关,项目责任人任‘帅’自行组队,经费不设限,分阶段‘里程碑’式考核。不问论文,只关注成果企业是否用得上、对市场是否有影响。”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沈荣鑫作为“水稻花时调控、柱头外露及高产基因的挖掘及新种质创制”项目的“帅”才,他迎来了科研生涯的新挑战与新机会。

“团队克隆的多个柱头外露和花时基因的工作在成果发表前已交付中种集团开展育种的应用,目前在多个骨干亲本中获得性状改良的新种质,大大提高了基础性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效率”,沈荣鑫认为,企业揭榜挂帅项目从设置开始,企业就深度参与,建立创新链条中多元主体参加、创新与推广相衔接、多重优势互补的分工协作机制。

“我们正在探索以‘项目需求企业化、项目管理闸门化、成果产出锁定化、创新激励市场化’为核心的创新型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生态。” 中种集团科技项目执行部负责人陈欣透露,中种集团高度重视对企业“揭榜挂帅”项目的过程管理,定期对项目开展中间评估,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或者原有技术路线落后,需要改变研究内容甚至终止项目,可以通过闸门评估及时调整,由此确保项目研究方向始终围绕企业需求和产业导向。

制度创新,直击转化痛点

科研单位应用性成果转化慢一直是企科合作的痛点,很多专利、品种并没有得到转化推广应用。“揭榜挂帅”项目通过知识产权归属及其商业化的约定,确保了项目成果第一时间可以产业化,解决了科研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种业研发周期长、复杂程度高、成果转化周期较慢,不可能每个企业都能建立独立完整的研发体系,需要外部的合作。然而目前我国种业科技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利益平衡难;双方合作中对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合理把握,对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共享分配的安排难以平衡。”夏勉透露。

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或者原有技术路线落后,需要改变研究内容甚至终止项目,可以通过闸门评估及时调整。确保研究方向始终围绕企业需求和产业导向。以“玉米耐旱耐热新品种选育”项目为例,项目团队选育审定的耐旱耐热新品种一经审定,立即进入中种集团的测试通道,甚至在审定之前的参试阶段,中种集团就已经同步开展测试评价工作,这样项目选育的成果,只要同时满足国家审定和企业开发要求,即可快速进入商业化阶段。

海南企业“揭榜挂帅”模式以“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利益共享、成果反馈”的合作形式,实验室与发榜企业1:1出资,项目知识产权由企业与揭榜单位共同所有,企业拥有独家商业化开发权,项目成果商业化后将根据对最终产品的贡献程度向相应项目知识产权所有权人分享利益。实验室作为中间人,为双方合作提供担保,增强企业和科研人员间的互信,一定程度上解决职务发明知识产权界定不清、成果转化通道不畅等难题。

与此同时,中种集团CRO实验室承担揭榜挂帅部分测试工作,帮助南繁育种家们实现上午取样、中午送样、下午完成检测、次日拿到检测报告的高效工作模式,省时省力省钱还精准,叶片冻干服务还能解决新鲜材料邮寄易变质的难题。作为种业CRO体系的一部分,中种集团CRO平台正在为“南繁硅谷”创新提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产业集群带动培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揭榜挂帅’作为新模式,调动全国各地的科研资源,我们也在协同各方不断推进相关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进一步优化发榜课题的产业化方向,下一步将牵手实验室围绕海南所需开展第二批项目,更好地整合‘育繁推一体化’各环节的育种力量和资源,赋能种业高质量发展。”陈欣表示。

“科技创新包含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商业化的全过程,我们结合‘揭榜挂帅’等模式,推出‘先投后股’等创新型经费支持模式,营造‘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良好产业氛围,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转变为新质生产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李丕学表示。

热门相关:勘玉钏   角落小伙伴:魔法绘本里的新朋友   发廊里的美妙   常在你左右   管家会给你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