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 Redis 持久化机制
引言
我们都知道,Redis 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一旦服务器宕机,内存中的数据将全部丢失。因此,对 Redis 来说,实现数据的持久化,避免从后端数据库中进行恢复,是至关重要的。本篇我们详细讲解下 Redis 的三种持久化机制,分别是 AOF(Append Only File) 日志和 RDB 快照 以及 混合持久化。
AOF 日志
AOF 日志是写后日志,也就是 Redis 先执行命令,然后将数据写入内存,最后才记录日志,重启时通过执行 AOF 文件中的 Redis 命令来恢复数据。如下图所示:
类似MySql bin-log 的原理,AOF 能够解决数据持久化实时性问题,是目前 Redis 持久化机制中主流的方案。
AOF 持久化流程
AOF 持久化方案进行备份时,客户端所有请求的写命令都会被追加到 AOF 缓冲区中,缓冲区中的数据会根据 Redis 配置文件中配置的同步策略来同步到磁盘上的 AOF 文件中,追加保存每次写的操作到文件末尾。当 AOF 的文件达到重写策略配置的阈值时,Redis 会对 AOF 日志文件进行重写,给 AOF 日志文件瘦身。Redis 服务重启的时候,通过加载 AOF 日志文件来恢复数据。如下图所示:
Redis AOF 执行流程
AOF 为了避免额外的检查开销,并不会检查命令的正确性,如果先记录日志再执行命令,就有可能记录错误的命令,再通过 AOF 日志恢复数据的时候,就有可能出错,而且在执行完命令后记录日志也不会阻塞当前的写操作。但是 AOF 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首先是如果刚执行一个命令,但是 AOF 文件中还没来得及保存就宕机了,那么这个命令和数据就会有丢失的风险,另外 AOF 虽然可以避免对当前命令的阻塞(因为是先写入再记录日志),但有可能会对下一次操作带来阻塞风险(可能存在写入磁盘较慢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在于 AOF 什么时候写入磁盘,针对这个问题 AOF 机制提供了三种同步策略(appendfsync 参数)。
AOF 写入磁盘的同步策略
参数 | 同步策略 |
---|---|
Always | 同步写入磁盘,只要有写入就会调用fsync函数; |
Everysec | 每秒调用fsync函数一次,每个命令执行完,先把日志写入 AOF 文件的缓冲区,每隔一秒把缓冲区的内容写入磁盘 |
No | 不调用fsync,让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同步磁盘。每个命令执行完,先将日志写入 AOF 文件的缓冲区,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把缓冲区的内容写入磁盘 |
三种同步策略的优缺点如下:
-
Always: 可靠性较高,数据基本不丢失,但是对性能的影响较大 -
Everysec: 性能适中,即使宕机也只会丢失 1 秒的数据 -
No: 性能好,但是发生宕机的情况丢失的数据较多
AOF 重写
我们上面说过, AOF 属于日志追加的形式来存储 Redis 的写指令,虽然有一定的写回策略,但毕竟 AOF 是通过文件的形式记录所有的写命令,但如果指令越来越多的时候,AOF 文件就会越来越大,可能会超出文件大小的限制。如果发生宕机,需要把 AOF 所有的命令重新执行,以用于故障恢复,数据过大的话这个恢复过程越漫长,也会影响 Redis 的使用。因此 Redis 提供重写机制
来解决这个问题。
AOF 重写的过程是通过主线程 fork 后台的 bgrewriteaof 子进程来实现的,可以避免阻塞主进程导致性能下降,整个过程如下:
-
AOF 每次重写,fork 过程会把主线程的内存拷贝一份 bgrewriteaof 子进程,里面包含了数据库的数据,拷贝的是父进程的页表,可以在不影响主进程的情况下逐一把拷贝的数据记入重写日志; -
因为主线程没有阻塞,仍然可以处理新来的操作,如果这时候存在写操作,会先把操作先放入缓冲区,对于正在使用的日志,如果宕机了这个日志也是齐全的,可以用于恢复;对于正在更新的日志,也不会丢失新的操作,等到数据拷贝完成,就可以将缓冲区的数据写入到新的文件中,保证数据库的最新状态。
RDB 快照
RDB是一种快照存储持久化方式,具体就是将Redis某一时刻的内存数据保存到硬盘的文件当中,默认保存的文件名为dump.rdb,而在Redis服务器启动时,会重新加载dump.rdb文件的数据到内存当中恢复数据。
为了 RDB 数据恢复的可靠性,在进行快照的时候是全量快照,会将内存中所有的数据都记录到磁盘中,这就有可能会阻塞主线程的执行。Redis 提供了两个命令来生成 RDB 文件,分别是 save
和 bgsave
:
-
save:执行 save 指令,阻塞 Redis 的其他操作,会导致 Redis 无法响应客户端请求,不建议使用。 -
bgsave:执行 bgsave 指令,Redis 后台创建子进程,异步进行快照的保存操作,此时 Redis 仍然能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自动间隔性保存
Redis 可以设置间隔性保存,让它在“ N 秒内数据集至少有 M 个改动”这一条件被满足时,自动保存一次数据集。比如说, 以下设置会让 Redis 在满足“ 60 秒内有至少有 10 个键被改动”这一条件时,自动保存一次数据集:save 60 10
。
Redis 的默认配置如下,三个设置满足其一就会触发自动保存:
save 60 10000
save 300 10
save 900 1
RDB模式优点
-
相比AOF在恢复数据的时候需要一条条的执行操作命令,通过RDB文件恢复数据的效率更高; -
同样规模的内存数据,RDB文件数据更加紧凑,磁盘空间占用更小; -
适合全量备份内存数据场景; -
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间隔保存RDB文件,在恢复数据的时候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对应版本数据进行恢复
RDB模式缺点
-
由于RDB数据保存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存在丢失缓存数据的风险; -
fork子进程进行RDB文件生成,由于是一次性生成一个内存快照文件,对于服务器磁盘IO以及Redis本身来说都属于重操作,可能会对服务器的磁盘IO造成压力。
混合使用AOF日志和RDB快照
Redis4.0 后大部分的使用场景都不会单独使用 RDB 或者 AOF 来做持久化机制,而是兼顾二者的优势混合使用。其原因是 RDB 虽然快,但是会丢失比较多的数据,不能保证数据完整性;AOF 虽然能尽可能保证数据完整性,但是性能确实是一个诟病,比如重放恢复数据。
Redis从4.0版本开始引入 RDB-AOF 混合持久化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 AOF 持久化模式构建而来的,混合持久化通过 aof-use-rdb-preamble yes
开启。这样的好处是 RDB 快照不需要很频繁的执行,可以避免频繁 fork 对主线程的影响,而且 AOF 日志也只记录两次快照期间的操作,不用记录所有操作,也不会出现文件过大的情况,避免了重写开销。
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Redis AOF、RDB快照 以及混合持久化的内存数据持久化的机制原理,生产环境中推荐使用混合持久化,这种方式综合了RDB和AOF两种方式的优点。
作者|兰戈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古道轻风,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88223100/p/Deep-analysis-of-Redis-persistence-mechanism.html
热门相关:亿万盛宠只为你 拒嫁豪门,前妻太抢手 买妻种田:山野夫君,强势宠! 未来兽世:买来的媳妇,不生崽 未来兽世:买来的媳妇,不生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