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基金股东“清仓式退出”,监管受理变更材料
【环球网金融综合报道】近日,金信基金再次引发市场热议,其股东计划进行“清仓式退出”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证监会官网消息,金信基金已经向监管部门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变更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权的股东、持股不足百分之五但对公司治理有重大影响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审批》的申请材料,该申请已于3月20日被监管部门接收。
金信基金此次的股东退出计划始于今年年初,当时该公司在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了其31%的股权,转让方为安徽国元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元信托),这也是国元信托对金信基金的全部持股,此次股权转让的底价高达372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金信基金成立于2015年7月,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位于深圳前海,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金信基金在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金信基金的股东结构中,国元信托是其中一家重要的股东,持有公司31%的股权。然而,近期国元信托计划全面退出金信基金,这一决定无疑将对金信基金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金信基金成立之初,其股东包括深圳卓越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国元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巨财汇投资有限公司、殷克胜、徐海焱等五名股东。其中,殷克胜作为金信基金的总经理,其管理团队持股合计达35%,是金信基金的第一大股东。而深圳市卓越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国元信托则分别持有34%和31%的股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信基金的股东结构发生了变化。经过几次股权激励并引入员工持股平台,金信基金的股东数量从5名增加到了9名,新增的股东包括刘吉云、汇巨未来投资(深圳)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杨超、孔学兵、宋思颖等。虽然深圳市卓越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国元信托以及管理团队持股比例没有变化,但管理团队内部股权激励名单有所变化。
对于金信基金股东“清仓式退出”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当前基金行业的竞争环境有关。在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股权转让锁定收益远比基金公司股权分红来得实在。以金信基金为例,根据其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金信基金2022年度完成的净利润仅有382万元,2023年前11个月的净利润约为419万元。考虑到净利润的规模体量如此之小,即便转让方持有31%的股权,其每年带来的实质性股权分红也极为有限。因此,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趁股权市场仍有甜头时选择退出,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过,金信基金股东的退出计划并不意味着该公司的未来前景黯淡。相反,随着新股东的加入和股权结构的调整,金信基金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能具有较好的品牌形象,在当前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将会降低,会更谨慎地选择管理人及产品,头部机构率先积累起来的品牌效应,更易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然而,金信基金股东的退出计划并不意味着该公司的前景黯淡无光。相反,随着新股东的加入和股权结构的调整,金信基金有望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大型公募基金凭借其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和投资者信任,通常更容易在市场中立足。然而,对于中小公募基金来说,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