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太多名字记不住?老外画了很多图来帮你……记得更歪!
对于国人来说,想要记住一款游戏的英文名越来越困难,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差异带来的障碍,另一方是因为游戏越来越多,很多制作人在起名的时候,为了与众不同而故弄玄虚,经常使用一些宗教典故,科技名词,或者双关语之类的表述方法,很多人在不了解游戏的前提下,看到名字经常会摸不着头脑。
其实不光我们有这样的困扰,在国外也经常会有人因游戏名的表面意思产生误解。在国外著名的幽默论坛9GAG上,就有人用“直译”的方法非常“直观”地解释了一些游戏的名字,这样一来,游戏的画风就完全变成另一种样子了……
比如《Street Fighter》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格斗游戏《街头霸王》。街霸中的场景都取材于世界各地的街景,背后永远都有一群围观的吃瓜群众,所以把Street Fighter翻译成街头霸王(拳王)是很形象的翻译。不过要是直译的话……翻译成“一个人在和一条街对打”,还用上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看起来还是……挺萌的。
经典的打僵尸FPS游戏《杀戮空间》的英文原名是《Killing Floor》,没玩过游戏光看英文名的话,完全不知道“地板”还能被“杀死”啊。(请忽视图中拼错的英文)
《生化奇兵》(Bioshock)系列的中文译名也是意译中的代表作,它准确地还原了游戏中充满了生物改造的奇幻世界观,而且奇兵这个词也点出了游戏主角“从天而降”的外来者身份。但是如果直译的话,Bio是Biology(生物学)的缩写,一般用作单词前缀,而shock则有震惊,袭击,或者是(电脑)宕机的意思。这两个单词结合一下,好像译作“生化袭击”更合适吧。(图中人物来自《生化奇兵:无限》)
《半条命》(Half-Life)的翻译一直带有很大的争议。港台地区的译名,官方一直采用“半衰期”的说法,而从剧情和游戏Logo中大大的希腊字母“λ”来看,这样翻译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半条命”这个名字在大陆玩家的口中似乎更朗朗上口,而且凭借着CS这么多年的影响力早已深深印在了玩家们的大脑中。作为《半条命》系列的老东家,V社在Steam国区上似乎也默认了“半条命”作为官方翻译。
但是,在没有玩过这款游戏的外国人眼中,Half-Life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大概可能是“中年危机(生命的一半)”的意思吧。
很多人对这个梗不太了解,其实在欧美文化之中,秃顶,松垮的西服和衬衣,开着跑车(常见代表保时捷),干一些自己觉得年轻时会做的事情,都是典型中年危机的象征。比如在电影《迷失东京》里,斯嘉丽·约翰逊第一次在酒吧遇见男主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好像是遇到中年危机了,那你买保时捷了吗?”
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梗,是暴雪经常使用的把戏:那就是-craft后缀。这个单词如果当做动词使用的话,意思就是“手工制作”。按照这样的思路理解下去,星际争霸(Starcraft)就变成“制作星星”的意思了。
那《魔兽争霸》(Warcraft)的话,看起来会更适合用作局座这本书的英文译名了。(毫无违和感)
按照这样的命名逻辑的话,《我的世界》就变成一款制作地雷的游戏了。(Mine有地雷,矿石的意思)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游戏名可能就是《看门狗》(Watch Dog)了。Watch Dog本意是指电脑中用于检测电脑运行的后台监测程序,其实非常符合游戏里黑客的设定。但是如此专业的电脑词汇,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遇到。所以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们对这个游戏的第一印象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那么《看门狗2》呢?可能会是这个样子的吧(Watch Dog two)。
除了提到的这些游戏,还有一些名字只是直译的话,也会变成另外一种模样。比如:《热血无赖》(“睡狗”Sleepping Dog),《求生之路》(“4死在了最后面”Left 4 Dead),甚至还有被誉为“汉化组四大机翻神作”的:老头滚动条(The Elder Scrolls),踢牙老奶奶(无冬之夜里的梗,原文是“kicked in my teeth”,漠视对方的意思),哥特式金属私生子(刺客信条:启示录里的梗,原文是拉丁语Requiescat in pace, bastardo,意为安息吧,杂种,当时却当做英文直接翻译了出来),远哭(Far cry,原意是孤岛惊魂)等等。你还能想到什么类似的例子呢?
所以,给游戏起名字,还真是一件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啊。
热门相关:赤心巡天 天价新妻:误犯危情总裁 海贼王之剑豪之心 海贼王之剑豪之心 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