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对印度行为“深感震惊”的,不会只有vivo
印度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新德里方面近期以所谓打击金融犯罪为由,逮捕了3名vivo印度分公司的高级员工,vivo公司则对此“深感震惊”。这是自今年10月以来,印度当局至少第三次对vivo发难,在此前的各种“调查”大多未有结论的情况下,最新的逮捕行动给外界最直观的感受是,新德里正缠上特定企业搞无休止的骚扰,进一步印证了人们对印度“外资坟场”的印象。正如vivo公司发言人所说,这些逮捕行动表明“骚扰行为仍在继续,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不确定性”。
最近几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一直是印度方面选择性执法、定向性干扰的重灾区。从追缴税款、突击搜查办公场所,到冻结小米48亿人民币资金,再到最近接连逮捕vivo印度分公司高管,这与它们刚来时印度方面的欢迎态度,已不可同日而语。这10年间最大的变化是,随着这些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本土化发展,印度智能手机的产业链初具规模。而他们如今在印度市场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恰恰就跟这个变化有关。有分析认为,正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印度本土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发展,新德里不惜动用司法调查等政治化手段试图恐吓、逼退中国企业。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所代表的中企在印度的遭遇,用互联网上流行的话来讲是遭遇了“杀猪盘”。换句话来说,以小米和vivo为代表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见证了印度“打劫式发展”的模式。更吊诡的是,这种已经远远超出国际规则和国际法,甚至比“外资坟场”更恶劣的经贸恐怖主义行为,现在竟然在所谓“对华脱钩”或者“去风险”的话语之下成了一个被视而不见甚至默许的行为。新德里在针对中企的同时,也刻意给美西方反华政客制造了一个错觉,让他们以为它的这些做法只是针对中国,只是为了帮助他们实现“脱钩”“去风险”的战略。
问题在于,如果产业替代是印度的既定策略,“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是印度特色,中国企业不堪其苦最终选择用脚投票之后,那些受到印度“巨大市场”诱惑而来的美西方企业能保证自己不会被“卸磨杀驴”吗?
这个答案其实早就有了。印度官方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1年,有将近2800家在印注册的外国公司关闭了在印业务,约占印度跨国公司总量的1/6。在被印度当局“敲竹杠”这件事上,几乎所有在印外资企业都“难逃一劫”。仅以科技领域为例,除vivo之外,小米、苹果、华为、谷歌、IBM、微软、高通等公司都在印度踩过坑,要么被扣上泛安全化的政治帽子遭各种“突袭调查”,要么被各种奇葩理由处以高额罚款。总之谁在印度做大了做好了,谁就很可能面临“挨宰”,而且很可能不止是被“宰”一次。因此也有人形容印度的营商环境是“雁过拔毛”,不光是拔毛,它还要吃肉。
近年来印度大力推动“印度制造”政策,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一个国家立志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天经地义,问题是印度自己把路走偏了,不是自立自强,而是对外资企业搞“养羊杀羊”,有人总结其一贯套路是,连哄带骗先将外资企业骗进家门,利用一番后,就将他人成果以莫须有罪名抢过来,将外国的变成印度自己的。
人们很少见到印度回应外界“外资坟场”的指责,更看不到它做什么反思和调整。印度更多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或许它更看重打劫外资带来的短期利益,看待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视角则是高度功利主义的。我们还是想善意地提醒新德里,提升本土制造能力,实现国家的崛起,其实没有捷径可走,还是要有契约精神、讲起码的“武德”。如果只盯着“圈里的羊有几只肥了”,那么印度经济将注定只能在“羊圈”里打转,既走不远也走不宽广。今天是vivo,明天又是哪家?跨国企业谁也不傻,都盯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