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耘:“独角兽”泡沫风险不容小觑

在“独角兽企业”这一命名出现10年后,过去在低利率时代快速膨胀起来的美国“独角兽”泡沫正面临着破裂的风险。有日媒注意到这个现状,提醒正下大力气培育“独角兽”的日本到了该重新审视其目的的时刻。其实不只是对日本,美国“独角兽”泡沫的困境对中国等其他国家也是一种警示。

“独角兽”一般是指成立不到10年、尚未上市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2013年11月美国硅谷人士提出“独角兽”概念以来,美国的“独角兽”企业发展迅速,现在已达532家,增至10年前的13.6倍。取得如此成绩,跟美国低利率时期企业估值快速膨胀息息相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推出一系列量化宽松措施以稳定市场并刺激经济增长,带动了美国“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水涨船高。但从2022年起,“独角兽”寒冬不期而至。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等因素影响下,针对“独角兽”的风投行业也出现“马太效应”,流向这类初创企业的资金减少。

受此影响,美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泡沫的风险迅速扩大,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纷纷倒下。据估计,美国“独角兽”企业中至少有60%是由低利率催生的估值泡沫产物,市场甚至发明了一个词“ZIRPcorn”(即零利率政策下的“独角兽”)来形容此类企业。2013年时美国高达41%的“独角兽”能成功上市,但10年后这个数字骤降到3%。即使成功上市的“独角兽”也非一帆风顺,10年间至少有20家“独角兽”公司上市后的市值跌破10亿美元。估值泡沫背后对应的是实际价值被高估,不少“独角兽”名不副实,主要靠概念和讲故事描画出来的“远景”吸引投资。但在当前高利率等复杂因素影响下,这类“独角兽”的估值压力倍增,难以经受住冲击。

美国这种“独角兽”泡沫现象在中国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需要引起我们高度注意。十多年来,我国“独角兽”企业也实现快速增长。据统计,2023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中,美国有205家入围,数量占比为41%,位居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中国,有166家入围,数量占比为33.2%。而在排名前10的“独角兽”企业中,中国则是占据了一半席位。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不少“独角兽”企业也是在长期的货币宽松以及扶持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在加速推进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中国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财税融资支持、服务载体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微观主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毫无疑问,低利率政策以及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是我国“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的重要原因。

但受技术受限和投资减少等因素影响,中国的“独角兽”们近几年来也遭遇“寒流”,面临一定困难。一方面,前期积累的估值泡沫出现破裂风险,一些企业估值大幅下降。比如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不少企业就面临这样的处境,即便已经实现上市的一些原“独角兽”企业股价也出现较大调整,这也从侧面证明部分“独角兽”企业市场估值偏高这一现实。另一方面,部分在“风口”下成长起来的“独角兽”缺乏核心技术,与实体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甚至脱节,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一旦市场环境发展变化,这些“独角兽”的经营风险就会进一步增大。

这种“独角兽”泡沫的风险不容小觑,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创新型“独角兽”企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研发,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努力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和营商环境,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为更多“独角兽”的涌现和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唯其如此,中国的“独角兽”们才能行稳致远,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大大增强。(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热门相关:锦衣   萌妻太甜:总裁大人,别傲娇   甜蜜隐婚:老公大人,宠上瘾   我和超级大佬隐婚了   妖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