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美式“小多边”难避天然缺陷
美日菲领导人11日将在华盛顿举行首次峰会,这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加紧攒制“微边”或“小多边”同盟的最新尝试。加上美英澳刚刚宣布“奥库斯”第二支柱寻求引入日本,华盛顿打造遏华“小圈子”仍然不遗余力。但在国际战略界不少人看来,美方这种操作恰恰暴露出其面临霸权衰落的窘境,美式“小多边”同盟也存在天然缺陷。
美国在亚太加紧构建“小多边”机制的目的,是拉拢盟友遏制中国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美国单独行动的能力和效率都在下降,通常被称为“轴辐体系”的传统双边同盟也已无法满足美国维持地区霸权的需求,而其试图在包括东盟在内更多边的层面塑造遏华反华“统一战线”也是频频受挫。为此,美国不得不转向更易操纵的“小多边”模式,依赖个别尚能拉动的盟友和伙伴而非继续单方面投入更多战略资源。也就是说,美国搞这种“小圈子”绝不是因为它信奉多边主义,本质上是由于自身实力下降的无奈。
美国及其盟友认为这种“小多边”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双边和多边安全机制的无力和不足,但其固有缺陷还是使它面临诸多局限性和难以克服的挑战。
首先,美式“小多边”面临开放性不足的问题。美国在相关操作中通常是“有选择地邀请”特定国家加入其中。这种“俱乐部”式的合作模式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也增加了“排外”和“遭遇反弹”等问题,其合法性难免会受到包括美国其他盟友和伙伴在内的更多国家质疑。机制外的国家可能拒绝美式“小多边”同盟的决策,进而影响其实际运行成效。例如,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就坚决反对美英澳在“奥库斯”机制下打造核潜艇的计划,认为这会导致地区军备竞赛加剧,由此产生的核污染也将带来重大生态环境风险。
其次,美式“小多边”面临非约束性问题。这种合作机制的小规模和某种程度的非正式性虽然能够带来灵活性,但也因此面临其他一些限制。缺乏类似北约那样严格规则的羁束,使得这种“小多边”有时难以强制成员国采取或避免特定行为,难以保证成员国的参与程度和投入力度,同时也使维系“小多边”运行的成本高昂。另外,这类“小圈子”机制还经常面临合作目标不够明确以及合作伙伴之间“心猿意马”的问题。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印度希望美日印澳“四边机制”能在疫苗方面加强合作,但另外三国不愿将疫苗和生产技术转移到印度,这直接挫伤了新德里方面对于更深程度参与该机制的积极性。
第三,吸纳成员的数量对美式“小多边”的效率影响巨大。相关机制的成员较少,对于参与国家的意愿和能力要求就会更高,但若寻求扩员又可能导致彼此之间更加缺乏信任和熟悉度。目前,美国遏压中国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程度,试图将日本这样一个国际法意义上的“非正常国家”引入美国操控和主导的更多“小多边”机制,以及拉菲律宾这样一个海上力量相对薄弱却惯于涉海侵权挑衅的国家更多参与美式“小多边”军事合作,其实际结果很可能是适得其反。
最后,权力不平等将不可避免地贯穿美式“小多边”同盟机制。美国的主导地位以及服务于华盛顿遏华战略目的的天然基因,都使相关美式“小多边”同盟中其他国家的地位无法获得保证。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不“民主”的甚至带有歧视性。比如,菲律宾与美日等国加强军事合作,虽然坐在同一张牌桌上,但只能按照对方设置的套路出牌,这使其进一步丧失国家自主权,更易沦为大国竞争的“炮灰”。
当前,美方嘴上喊着回归“多边主义”,实则越来越多搭建和依赖叠床架屋的“小多边”同盟机制,削弱一些真正国际多边主义框架的作用,导致“真多边主义”进一步碎片化,全球治理的统一性和效率受到损害。这已经引起诸多地区国家的警惕。从历史经验和国际政治现实来看,美国打造的类似“小圈子”大概率会昙花一现,世人或许很快就将见证它们的萎靡和消亡。(作者是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主任助理,兼任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热门相关:邪王追妻99次:娘子,等我 我的抖音太无敌 拳皇之梦 伏天剑尊 闪婚总裁很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