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次!武汉斩获“水界诺贝尔”大奖

近日,全球瞩目的国际水协(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简称IWA)在世界水大会暨展览会(IWA World Water Congress & Exhibition 2024)上揭晓了2024年度IWA项目创新奖(Project Innovation Awards, PIA)获奖名单。在这一国际盛事中,武汉市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亮相展示,与来自34个国家的108个项目激烈角逐,最终脱颖而出,斩获“卓越的项目执行与交付”类银奖。

IWA颁奖典礼

黄机二期项目荣获“卓越的项目执行与交付”类银奖

全球项目创新奖(PIA)有水处理领域的“诺贝尔奖”之誉,该奖项创立于2006年,每两年颁发一次,旨在通过发现全球水行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优秀工程和项目,形成可复制性解决方案和创新策略,以解决全人类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问题。创新奖设六个类别,每个类别下设金、银、铜奖,旨在表彰水务行业某一特定领域的卓越成就,以鼓励更多专业人士参与探索全球水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今年,武汉市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湖北省首次拿下IWA的奖项;2024年获奖的单位中仅有2家政府单位,分别为武汉市水务局和香港环境保护署。

“黄机二期项目”由武汉市水务局作为实施机构,武汉碧水集团作为政府出资方代表,中建三局牵头投资、建设、运营。2016年,黄孝河、机场河曾被国家列为黑臭水体。为了使两条河流实现蝶变,武汉市按照湖北省流域治理工作部署,开展污涝同治、河岸同治、水城同治。

为统筹河流排渍能力和污染控制能力,武汉市重建后湖二期泵站、新建铁路桥地下净水厂、调蓄池群等,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万吨、排涝能力88立方米/秒、溢流污染处理能力86万吨、调蓄能力45万立方米。

后湖二期泵站黄孝河强化处理设施

河流“病”在水里,但“根”在岸上。武汉市开展流域系统性治理,通过管网排查、清淤修复,有效解决外水入渗问题,实现管网提质增效;辅以清淤、补水、建绿、放流,恢复河道生态廊道功能。完成64公里主干管清淤修复,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明渠拓宽、景观绿化和水生态工程,每天新增生态补水30万吨,为河道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黄孝河生态补水

另外,武汉还通过复合利用的方式实现水城同治,补齐周边居民配套设施短板,促进人居环境提升。项目通过“地下厂站+地上公园”的建设形式,实现空间复合利用,有效解决用地和居民融合问题,让污水处理设施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变“邻避”为“邻利”。因地制宜沿两河沿线打造节点性景观,新建11.2公里休闲绿道,重塑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新空间。

污水设施复合利用

黄孝河地下式调蓄池

为督促项目公司后续高效运营,武汉市水务局构建以水质达标绩效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实现工程建设与运营效果的联动性考核。同时,针对流域管控粗放简单、跨区域协调难度大的问题,构建全国首个在线模拟的流域级智慧管控平台,创新思路破除制约水环境治理体制机制障碍,以智慧赋能推动流域管理的高效化、科学化、精细化。

通过“按效付费”,充分发挥政企合作优势,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根源上解决了黄孝河、机场河黑臭问题,探索出一条“多快好省”的治理道路。经过多年的治理,黄孝河、机场河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和2024首届长江大保护优秀实践案例。

机场河碧波清流重现

黄机二期项目的获奖,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实力和成就,为全球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创新的理念与实用的策略,成功打造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武汉模式”,是湖北省武汉市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的具体举措,是将武汉市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

项目实施团队

2024国际水协(IWA)获奖名单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