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创融合”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生命科学革命3.0的大背景下,新医科的快速崛起正深刻改变着医疗环境。当前,如何遵循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和办学规律,通过准确识变局、科学应变革、主动求创新,走出一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已成为医学院校的一道必答题。
在笔者看来,医学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优化培养路径,加强新医科背景下的“思创融合”教育。具体来说,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即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实践、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交叉融合,进而全面融入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深入推进“医学+”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努力构建基于专业基础的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生态;要推进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形成医学专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培育一批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以人民为中心,立创新之魂
面对激烈的医疗行业竞争和就业创业压力,深刻理解和把握思创融合的出发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于深化医学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价值。
医学院校肩负培养医学技能高超和医德医风高尚的医务工作者的重任。作为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医学教育应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思创融合的出发点。
医学院校要坚持思创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初衷,关注医学生成长。一是将伟大抗疫精神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医学生感受时代变局与国家需求。二是引导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精准理解“医者仁心”与“生命至上”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引领医学生在多元文化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以国家发展为己任、具有“大医精诚”医学信仰的生力军,勇于奉献、勇于担当,铸牢拔尖创新人才之魂。
理念与时俱进,传成才之道
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要注重理念与时俱进,及时掌握新时代思创融合的教育理念,即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新需求、面向“健康中国”的新任务、面对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适应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全面实施“新医科”医学教育改革。一是要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转向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二是要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三是要从主要疾病诊疗转向预防、治疗、康养“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
目前,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方向较为单一,倾向于选择在医院工作或其他稳定的职业,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存在割裂现象。医学院校树立“思创融合”新理念,意味着要积极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广义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要对外整合资源,与区域院校一起探索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医学行业产、学、研、用、创融通发展。二是要对内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明确“思创融合”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提高和价值引领的要求,开展多样化的复合型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改革试点。例如,温州医科大学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医学、生物制药本科专业融合改革试验区。三是要联合理学、工程学和创新创业平台,走“医—理—工”融合的路线,着力培养兼具医学专业知识和创业管理才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开创医教研产一体化的生物医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
完善机制建设,育创新才能
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筑牢“支撑点”,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从形式到内容全面交融,整合资源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医学专业教育标准、专业课程和基地建设。要从临床、基础、卫生、护理、药学、中医药等领域进行具体的改革与实践,构建高层次医学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有学者调查显示,医学生面临基础医学课业繁重、技能操作要求高等难题。部分教师授课时讲授理论较多,给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时间和精力不足。
对此,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是要始终将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按照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专科设置,以岗位胜任为导向的能力培养”原则,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实践等方面进行设计,注重思创融合,构筑学科交叉、知识交叉、能力交叉的全方位培养体系,形成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促进、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从入学到毕业不断线的人才培养链条。二是要与市场“面对面”,依托产业,对接企业,引进医学行业师资授课,增加管理岗位创业实习,不断完善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医学类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要加快建设医学类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化专业学院,以挑战杯、“互联网+”和医学赛事为载体,以赛促教促学促创,促进思创融合教育与专业群、产业群、岗位创业无缝对接、耦合联动,全面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
树立服务全球意识,拓成才之路
新医科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创新精神培养,需要找到落脚点和方向。对思创融合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来说,其落脚点应该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全人类福祉”。
2020年,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这既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也标志着中国医学教育走上世界舞台,我国医学毕业生拥有了跨国界流动的入场券。
当前,对于医科院校来说,一是要坚持全球视野,推动育人模式更加优化。要构建国际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开设国际医学课程,体系化拓展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渠道。新医科涉及的前沿技术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面向全球。新医科培养的人才不仅服务国内,更要在全球范围发挥作用。二是要立足优势特色,推动科教融汇更加深入。要充分挖掘、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特色,在对外合作交流中遴选知名导师开展医学生的联合培养。聚焦国际前沿,积极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让医学生在参与国际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接触国际医学的前沿研究,跟踪全球医疗发展趋势。三是要搭建平台机制,推动人文交流更加密切。要引导医学生关心全人类的共同福祉,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医疗状况。带领医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医学组织、国际医学会议、医疗援助、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等,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系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