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田促稳产增产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齐鲁大地近日满眼丰收景,处处秋收忙,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适时收获,力促颗粒归仓。
为确保秋粮稳产丰收,山东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近日,滨州市惠民县桑落墅镇3万亩托管田里的高产玉米喜获丰收,经统一收割、脱粒、晾晒等步骤,直送粮仓进行仓储,或直接加工成玉米面等产品销售。农田托管后,今年玉米预测亩产比以往要高200斤左右,亩均节约管理成本350元左右。
聚焦夯实基础保障,山东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44万亩。“有了这个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灌系统,今年小麦每亩增产200来斤,玉米也获得大丰收。”在山东肥城市孙伯镇大石桥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维成告诉记者。
据了解,肥城市投资4000万元打造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5处,吸引科研团队53个,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合作项目200多项。
为提高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山东加大粮食烘干服务。在泰安市宁阳县鹤山镇东山前村丰沃专业合作社内,装载机、玉米脱粒机、烘干塔有序作业。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冬生介绍,他们有10台粮食烘干设备,一天可烘干玉米600吨,烘干后水分可控制在14%以内。在德州市齐河县焦庙镇粮食综合服务中心,齐源绿季农业集团粮仓设备科技术员张增光带领工作人员,对烘干仓储设施进行检修、清理仓容,为秋粮收储做好准备。齐河县粮食总产连续15年超22亿斤,目前,当地已实现粮食从地头直接烘干入库,年可减损7000吨,实现增收1亿元。 (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