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唇盘族”,下嘴唇越长越美丽

本报赴埃塞俄比亚特派记者  黄培昭

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有一个神秘的“唇盘族”,那里的女子因独特的“唇盘”闻名——嘴上的盘子越大,在当地人眼中就越美。这被视为穆尔西族和苏尔马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虽然那里的多数女子嘴上依然挂着大盘子,但这样做的人开始减少,毕竟外来文明已经渗透到这些“世外桃源”般的部落,人们的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另类审美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来到埃塞俄比亚穆尔西族和苏尔马族聚居的奥莫河谷,那里的女子下嘴唇会被割裂,镶嵌一个大小不一的盘子,这种奇特的装饰使她们被外人称为“唇盘族”。“唇盘族”的女孩大方地看向记者,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在穆尔西族,传统上当女孩长到13岁左右,母亲就会用刀子将她的下嘴唇和牙龈分开,放上一个陶土制成的圆盘支撑,逐渐让女孩的上下嘴唇分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唇盘逐渐变大,直径可达十几厘米甚至更长。对穆尔西族人来说,唇盘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女性成年和社会地位的标志。

除了穆尔西族,距离不远的苏尔马族(部落)女子也戴唇盘。那里的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用刀在下唇做一个小切口,同时拔掉下颚前牙,然后将当地烧制的粘土盘片插入切口。随着女孩年龄增长,下唇因盘片的重量拉伸,较小的盘片会被取出替换为大盘片,从而进一步拉伸唇部,以至于有些苏尔马族女子不戴盘片时,唇部有时能拉到头顶。用餐时,她们会取下盘片,以便进食喝水。

埃塞俄比亚民俗学者沃库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这两个“唇盘族”的审美观念中,下嘴唇越长、唇盘越大,女性就越美丽,尤其苏尔马族更是如此。在当地,唇盘不仅是美丽的象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沃库玛说,唇盘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当时穆尔西族女子为彰显自己的美丽和社会地位,开始戴唇盘。唇盘代表了女性对丈夫的忠诚和承诺。对苏尔马族女子来说,唇盘通常在重要场合佩戴,如为男人提供食物、挤奶和参加婚礼等。如果丈夫去世,唇盘会被摘掉,因为据说丈夫去世后,女性的美貌也会随之消失。

为防劫掠

当地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唇盘文化除了对美的追求,还有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有人认为,穆尔西族女性戴唇盘起初是为了防止被外族人劫掠。

历史上,穆尔西族曾多次遭遇外敌入侵、劫掠。为了保护本部落女性,穆尔西人想出一个独辟蹊径的办法——改变女性外貌,使她们在外人看起来丑陋无比,不再有吸引力。于是,唇盘装饰应运而生。通过割裂下嘴唇镶嵌唇盘,穆尔西女性的外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减少了被外族绑走的风险。

这种做法虽然看似残忍,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却有效地保护了部落女性,使她们免受侵害。因此有专家指出,唇盘文化是穆尔西族面对外敌侵扰的一种智慧体现。

除了防止被劫掠,唇盘还有其他重要的社会功能。唇盘的大小和精致程度,往往是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的象征。在穆尔西族的婚姻制度中,新郎只有向新娘的父母提供足够数量的牲畜作为彩礼,婚姻才能生效。据说理想的彩礼至少需要38头牛。

还有人提出过其他说法,比如唇盘能阻止邪灵进入身体,阻止图谋不轨的奴隶贩子。但最普遍的观点是,唇盘的大小代表佩戴者家庭的财富,反映了女子聘礼的多少。在苏尔马族,那些戴特别大唇盘的女孩会“吸引”超过50头牛、80头羊的高额彩礼。

观念渐变

尽管唇盘文化在穆尔西族和苏尔马族由来已久,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一独特的审美观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穆尔西族年轻女子开始质疑唇盘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她们认为,戴唇盘不仅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对身体造成极大痛苦。人权组织也批评这种传统,认为它忽视了女性的人权和尊严,大部分穆尔西女性其实并不愿意戴唇盘,苏尔马族情形也大同小异。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唇盘族”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旅游业的发展使奥莫河谷成为网红“打卡地”,穆尔西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逐渐为外人所知,那里的人允许外国游客拍照,以此收费。在这种背景下,唇盘文化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一些穆尔西族和苏尔马族的年轻人逐渐接受外来教育,学习外界知识和技能。他们希望通过教育和现代化手段改善部落的生活条件,摆脱贫困。在这种情形下,唇盘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年轻女孩希望用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美丽和价值。

此外,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穆尔西族内部也开始出现对唇盘文化的反思和讨论。部分部落长老和族人认为,唇盘文化虽然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但在当今社会应该尊重女性的意愿和选择。他们开始倡导废除强制戴唇盘的习俗,给予女性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热门相关:逼婚首席:影后前妻很抢手   绝天武帝   巨星小甜妻:前夫,请出局   来自地狱的男人   呆萌配腹黑:倒追男神1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