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进度如何?有何特色?记者实地探访
立足灾害特点 打造雪道冰场 做强航空之翼
——探访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
11月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沉浸在秋日中,黑龙江省大庆市已悄然入冬。随着气温走低、天气转冷,当地建筑工地将陆续停工,进入漫长的冬歇期。
在大庆市萨尔图机场旁的一块工地上,挖掘机轰鸣不止,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开足马力加油干,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抢抓工期,缩短冬歇期。工地上正在建设的是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东北区域中心),是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之一。
相较于其他5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东北区域中心所处位置纬度最高,天气最为寒冷,有效施工时间最短。如何保障与其他区域中心同步建成?投用后,如何在漫长冬季开展常态化训练?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赴东北区域中心实地探访。
航空应急保障优势突出
建设若干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何选址在大庆?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厅长、东北区域中心工程建设基建办公室主任赵中超指着一幅地图,向记者介绍项目所在地的区位优势。
东北区域中心与国家消防救援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一墙之隔,距大庆萨尔图机场直线距离仅1公里,航空保障条件成熟完备。同时,东北区域中心距高铁大庆东站约35公里,40分钟车程,紧邻大广高速公路,地面交通便利。为配合项目建设,大庆市政府安排专项配套资金2亿多元,用于土地购置和相关市政配套建设。
东北区域中心占地面积50余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按照“一个机构、三个基地”功能要求规划设计,具有应急指挥、综合救援、培训演练、装备储运等基本功能。该中心救援范围辐射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重点担负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和雪灾等救援任务。
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其他5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一个机构、四个基地”规划设计,东北区域中心没有建设“航空保障基地”相关功能设施。
对此,赵中超解释:“这不代表我们弱化了航空保障能力,而是通过整合利用国家消防救援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和大庆萨尔图机场现有专业设施,既最大限度保障区域中心任务需要,也减少了建设投入,这也是项目选址的初衷。”
毗邻东北区域中心的国家消防救援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前身是武警森林指挥部直升机支队,组建于2009年,是我国首支空中防火灭火力量。2018年改革转制以来,该支队立足森林消防,已建成一支集运输、护林、灭火、侦察、救援于一体的空中劲旅。目前,该支队拥有11架救援直升机、27名专业飞行员,还有训练楼、机库、塔台、雷达站、吊桶训练场等功能齐全的各项建筑设施和宽阔的训练场所、起飞场地。
“联合这样一支航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我们可与其共享共建相关的专业设施,形成优势互补。平时,驻扎在中心的救援队伍和该支队可利用双方训练设施开展联学共训;一旦发生突发情况,两支队伍可以形成联动,将救援力量和装备物资快速投送到救援一线;必要时,还可利用1公里外的大庆萨尔图机场,通过民航客机接收和运输救援力量、装备物资。”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一级巡视员、东北区域中心项目基建办副主任姜传军说。
百日会战抢抓工期
在东北区域中心落地之时,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便将其作为完善黑龙江省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区域应急救援能力的“龙头工程”,并将其列入省“百大项目”。省政府成立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的东北区域中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大庆市政府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建设专班指挥部,省应急管理厅成立东北区域中心项目基建办,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
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省份。一般来说,每年11月初至次年3月末,是该省长达5个月的冬歇期。如何有效利用冬歇期,是东北区域中心追赶其他区域中心建设进度的关键。
“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北区域中心配套工程建设,项目选址确定后立即对‘三通一平’部分工程先行立项审批、先期组织建设。利用冬季场地淤泥和积水冻结的有利条件,提前一步完成场地清淤和平整工作。”东北区域中心项目建设工作专班指挥部副指挥长兼施工建设组组长、大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许东升说。
中建八局东北公司是东北区域中心建设项目的总承包方。利用有效施工时间,抢抓施工进度,是项目经理袁永亮一直紧抓不放的工作。
东北区域中心建设项目于2022年12月24日正式开工。“开工之时,正处于冬歇期,但我们为了抢抓工期、提升效率,利用冬季冻土厚实的特点,开展地基打桩作业。”袁永亮说,“冬天施工增加了不少施工成本,但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切都是值得的,毕竟时间也是成本。”
在进入正常施工期后,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然而,6月和7月的雨季延缓了项目施工进度。
“为夺回失去的时间,我们提出了开展工程建设百日会战的工作方案。”该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项目基建办副主任王举介绍,之所以叫百日会战,是因为这片土地60多年前曾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并诞生了伟大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如今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百日会战,又好又快建设东北区域中心,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百日会战从今年7月24日至10月31日,为期100天,目标是在2023年冬歇期来临之前,项目主体建筑外墙搭建完成、门窗安装完毕,实现暖封闭。“实现暖封闭的目的是在室内通暖气后,在冬歇期继续开展室内管线铺设、装饰装修等工程,让‘猫冬’变‘忙冬’、冬闲变冬忙。”王举表示,目前百日会战已如期完成各项任务目标,这离不开项目基建办对施工总承包单位、全过程咨询服务单位、设计单位等参建各方分别下达了量化工作指标,明确奖惩要求,并建立“日调度、周例会、月联席会议”制度。
对这几个冬歇期的合理规划利用,让东北区域中心可以与其他区域中心同步完工。
在抢抓施工进度的同时,项目基建办全力督促施工各方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着力实现“五个工程”(政治工程、效率工程、精品工程、创新工程、廉政工程)。
在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所有主体建筑已实现封顶,工人们正为实现“暖封闭”目标加紧施工。在基建办办公室墙上,挂有一张同时显示施工倒计时和安全施工天数的电子日历表。俯瞰项目工地,一条印有“组织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党员守在岗位上”标语的红色横幅格外显眼。
“项目基建办与我们项目部组建联合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4名。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建设工地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点,以党建赋能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推动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工,争创鲁班奖。”东北区域中心项目党支部书记杨志君说。
创设特色训练设施
“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目前我们解决了有效施工时间短的问题,建成投用后,还可能面临户外有效训练时间短的问题,这显然不符合项目建设效益最大化、救援训练实战化的要求。”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副处长、项目基建办综合协调组组长李跃宇说,为此,他们从项目设计入手,创新设计了诸多符合东北地区特色的训练设施,让参训人员全年皆可开展常态化训练。
打开东北区域中心建成后的效果图,只见建筑整体呈南北向布局,业务技术教学楼作为主楼置于场地核心位置,生活训练区沿轴线对称布置于北,库房区布置在南。分区明确,舒适度好,有较强的序列性。项目地势北侧略高,南侧有占地7.8万平方米、深约6米的水域,其余用地相对平整。
针对东北地区常见的森林草原火灾、冰雪灾害和洪涝灾害救援三类任务需求,东北区域中心专项实训场地包括基础保障功能实训、森林草原火灾实训、冰雪灾害救援实训、洪涝灾害救援实训四大板块。
结合现有地形,该中心将森林草原火灾救援训练用地置于北侧,水域救援训练用地置于南侧,减少整体土方量,其余专项训练场地置于东侧,使整体专项训练场地连接成片方便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创新将森林草原火灾救援实训设施、水域救援实训设施与冰雪灾害救援实训设施融合设计建造,可随着季节转换,变更训练科目。
据李跃宇介绍,为适应冬季训练要求,相比其他5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东北区域中心建设更多的室内训练场馆,利用森林草原火灾实训场地、周边道路和水塘,打造了“高山滑雪、千米雪道、万米冰场”训练基地。
该中心建成投用后,在未封冻、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参训人员可在森林草原火灾救援实训设施内,在开展传统装备操作、真火综合演练的同时,利用VR和AR设备设施,以较低成本真实体验不同火灾的灾变进程;在大地封冻、冬季来临后,利用“高山滑雪、千米雪道、万米冰场”训练基地,可进行滑雪、救援船、雪地摩托等基础技能训练以及雪地被困人员搜索救援等模拟场景训练。
“这样设计能最大化利用场地条件、满足冬季训练要求,提升队伍冰雪灾害救援的能力水平。在东北地区冰雪灾害多发频发、冰雪旅游热度又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李跃宇说。
在森林草原火灾救援实训场南侧,便是激流和航空救援专项训练馆。该馆通过配置飞行仿真控制设备,搭建宽4米至8米、长120米的环形河道,可开展航空模拟训练和激流脱困、激流救援、内涝疏转救助等专项训练。
“激流和航空救援专项训练馆可以解决我们队伍冬季训练、仿真训练、技战术研究等很多实际需求。”国家消防救援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支队长王兴坤表示,今后通过与东北区域中心开展联学共训,利用这一航空仿真模拟训练设施,可极大降低航空应急救援人员的训练成本,提升训练效率,更好服务实战。
以点带面促实战
建设东北区域中心对于东北地区而言,既是战略之举,更是现实之需。围绕如何加强能力建设,尽快提升区域救援实战能力,应急管理部和黑龙江省以部省共建方式,开始谋篇布局。
在救援力量层面,当前,仅大庆市便拥有国家消防救援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以及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庆油田队、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庆石化队2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在全省层面,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及千余支地方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初步构建起立体化、多元化的救援力量体系。
目前,东北三省一区已达成相关应急救援联动协议。9月,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与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共同签订东北三省一区应急管理专家共享合作协议,使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并健全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提升跨区域应急响应能力。
“有了强大且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做支撑,我们就有了信心和底气。一旦发生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事故,这些专业救援力量可以以东北区域中心为枢纽,形成区域‘一盘棋’,利用航空应急保障优势,快速投送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赵中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统筹工程建设和运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力争把东北区域中心建设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标杆工程。”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记者:虞政、徐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