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愿望清单”之二:“村超”射手王的新年愿望:赢得冠军,与梅西切磋球技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 单劼】编者的话:岁末年初,是回顾与期待之时。这一年,社会经历了各种发展,每个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都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为此,环球时报推出老百姓的中国式现代化“愿望清单”系列,从“更具象的共识、更富生机的农村、更具想象力的创新、更为均衡的教育、更有尊严的晚年和更有底气的保障、更加自信的文明”六个角度捕捉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维度的变化与成就,以普通民众的经历、故事和梦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本文是“愿望清单”系列的第二期,讲述一名贵州“村超”选手这一年来通过体育运动实现梦想、目睹家乡巨变的故事。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他许下愿望,期待自己和队友进更多的球、捧起冠军奖杯,如果有机会,他还想与世界顶级球星切磋球艺。
“包卷粉的人里最会踢球的”
年底了,董永恒变得很忙碌。
媒体排着队采访他,想听听这位“村超”射手王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在被聘成当地中小学的足球顾问后,他每周需要给学生上公益足球课;家里卷粉店生意日益兴隆,都需要他的打理…… 在年初时,董永恒万万没想到他会过上这样充实的生活。
时间拨回到7月底。在一个闷热的夜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露天体育馆变成了热闹非凡的狂欢地。人潮涌动,鼓声震天,当地群众穿上了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数以万计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心怀激动,共同期待着首届“村超”冠军的诞生。
董永恒作为“忠诚”队的领军人物,与队友——也是他多年一起踢野球的朋友们——一起走进万众瞩目的球场。过去的两个月,他们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开场进球、追平、反超、绝杀……90分钟的比赛没有决出胜负。在点球大战中,“忠诚”队惜败。
没能和队友一起捧起冠军奖杯,董永恒觉得有些遗憾。“足球是圆的。”他用曾创造“伯尔尼奇迹”的前西德国家队教练赫贝格的名言安慰自己。于是,很快他就扛起发给赛事最佳射手的奖品——几只榕江小香鸡——笑嘻嘻地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那场比赛成为了董永恒2023年印象最深刻的记忆。
他向《环球时报》记者回忆,“村超”比赛初期只有双方球队的啦啦队会去球场助威,但随着自媒体的传播和名人的到来,“村超”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有天中午,我开车驶过球场旁边的一座桥,发现全场都坐满了观众。我意识到,‘村超’彻底火了,不可思议”他说。
董永恒从2002年韩日世界杯开始关注足球,从没接受过专业足球训练的他一直都是个踢野球的孩子。“村超”比赛刚开始时,他只是抱着锻炼身体的想法去参赛的。随着赛事关注度越来越高,他开始组织大家一起拉体能、回看比赛录像、研究对手弱点。“作为足球爱好者,我既可以展示自己的技术,又可以强身健体;而对于榕江来说,我们彻底把名声打出去了。”他告诉记者。
经过这一年的“疯狂”,董永恒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之前生活可能就是为了柴米油盐,但是通过‘村超’,我开始可以追求心中的那股热爱。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他说。
现在,董永恒仍然经营着他的卷粉店。在美食上,他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从粉皮到馅料再到火候,他都要亲自把关。“卷皮我试过后,选最‘Q弹’的那种,才会带到店里;豇豆要很注意火候,才吃起来清脆甘甜。”
“做卷粉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情,就好像踢球过程中,也会有一段难熬的过程,一旦度过了,就会获得惊喜。”他说。
董永恒精心制作的卷粉获得了食客的好评,还在2022年获评榕江“卷粉王”,而成为“村超”的神射手,让他的小店变得热闹非凡,现在每天上午十点就卖光了。“我是包卷粉的人里最会踢球的,也是踢球的人当中包卷粉包的最好的。”他笑着告诉记者。
当被问到关于足球的梦想是什么,董永恒说,“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年轻人学会坚持,在困难中不放弃。如果有机会,他想和自己的偶像梅西同场竞技。”
而新一年的目标,董永恒已经很明确了——和队友们一起赢得“村超”冠军。
超越运动的多彩风情
“村超”全名为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由群众主创、参赛者以村民为主,自今年5月举办以来,迅速火爆网络,引得大量游客前往观赛。村民欢、观众乐、经济火……“村超”,让世人记住榕江乃至贵州的多彩风情,也让世界看见中国乡村的幸福模样。
比赛现场人山人海,每场比赛观众数量上万,高峰期甚至超过5万。线上热度持久霸屏,媒体报道称仅抖音平台就有#贵州村超#相关话题上百个,流量超过50亿。此外,韩乔生的现场解说、华春莹的推特赞誉,以及英国足球名宿迈克尔·欧文的视频祝贺,无不显示出这一赛事的巨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
《雅虎财经》刊文称“村超”足球比赛是超越运动的激情。简朴的时代是昨天的历史,村民们不再需要担心他们是否能负担得起盘子里的食物或背上的衣服。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更有信心,追求更好的东西。在这场“村超”游戏中,乡村生活的活力以及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得到了充分发挥。《亚洲国际新闻》发表评论文章称,因为乡村足球,一个沉睡的中国县在旅游热潮中醒来。游客的爆炸式增长一直是榕江经济的福音,游客涌入该县的农村地区,购买当地美食,在村民家中获得付费住宿,并在与该县的少数民族群体互动时了解当地文化。
由此可见,“村超”的成功远不止于球场上的较量。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球场周边成为了文化展示的大舞台,让观众不仅可以享受激烈的足球比赛,还能领略到少数民族的风情。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动感悠扬的民族音乐、热情奔放的舞蹈,每一样都展示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此外,赛事期间,当地的土特产获得了展示与销售的绝佳渠道。
通过这样的盛会,“村超”帮助当地居民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增强了当地经济的活力,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据报道,仅在2023年端午节期间,榕江县这座仅有38.5万人的小县城就接待游客35.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
“村超”成功的背后是国家的稳定与发展。2020年11月,榕江县作为贵州最后9个“摘帽”县区之一,退出贫困县序列。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让贵州撕掉旧标签、一步跨千年。据新华社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实现脱贫923万人,每年减贫100万人以上,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文化、体育、科技等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营造出中国“更具活力的乡村”氛围。
对于家乡的变化,董永恒感触深切。“以前我上大学时,从榕江到贵阳坐车要8个多小时,现在有了高速也有了高铁,只需要1小时多一点。国家富强、家乡脱贫,大家才有充足的时间来参加这样的比赛,才拥有这样的热情,这样的劲儿往一处使的团结。‘村超’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说。
据董永恒介绍,新赛季的“村超联赛”在1月份就要拉开帷幕了,一直到大约5月份结束,“以避开夏天举办的欧洲杯等大型赛事”。下半年榕江还将举办美食邀请赛。他还听说,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球队也会过来比赛。
与之仅有一字之差的“英超”已率先采取了行动。据报道,11月底,英超联赛国际高级顾问格雷厄姆·鲁滨逊一行在榕江县开展合作考察,随后签订“村超”管理中心与英超联赛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助力中国足球持续健康发展。12月中旬,第一期由英超开办的培训班已经在榕江启动,44名来自“村超”的足球运动员、裁判员及教练员学习了有关训练技巧、执教理念等方面知识。
向世界展示中国“活力”农村
“村超”远不是中国活力乡村的唯一一张名片。
今年春天,来自广西乡野的一位年轻模特亮相巴黎时装周,以其精心裁剪的黑色西装和洁白长裤,以及匠心独运的发型吸引了时尚殿堂的目光。
陆仙人,本名陆开港,1999年出生于广西横县。与传统模特的发展道路迥异,他的模特梦想起源于广西的一条乡间小路。2019年,陆仙人从广东的打工生活中抽身,满怀梦想返回广西,开始了他的短视频创作之旅。他的时装创意独具匠心,全都出自自己之手,使用的材料从农村常见的编织袋到老旧的灯罩,从树叶到树枝,每一件作品都透露出他对时尚的独到见解。
在广阔的田野上,他用自己的步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村的“潮”。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陆仙人觉得自己作为一张国际T台的新面孔,代表了一种新的力量,一种前进的动力和新的机遇。
在自媒体和短视频的浪潮中,像陆仙人一般的乡村视频创作者们纷纷脱颖而出,将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农村景象带到国际舞台,让世人瞥见一个不仅富饶,而且文化多元的农村新天地。
此外,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新一代的年轻人携着活力与创新的火花也纷纷涌入这片古老的土地,为农村的发展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新鲜的血液。他们带来的新创意、新技术进一步提振了乡村振兴的动力。
《环球时报》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了解到,自2009年该校在河北曲周县建立首个科技小院以来,该项目已经在全国铺开,建立了139个小院,覆盖了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不仅解决了实际的农业问题,也培育了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
在北京通州区的西槐庄村,通过科技小院的努力,冰淇淋口味的新种类的萝卜被引进,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学生们还教会了农民如何利用网络平台销售产品,从而开辟了新的收入渠道。云南大理古生村的科技小院则专注于洱海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农业,学生们每日与村民一同检测水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驻扎在古生村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郝家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起初,敲开村民家门并加入他们的餐桌对于郝家璇来说并不容易。“但是,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互动,村民们逐渐消除了警惕,我们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经过研究,他的团队向当地居民提供了与洱海相关的更健康、更环保的饮食建议。科技小院还根据村民的实际需要,开展了包括节水、饮用水健康、营养知识普及、短视频拍摄与发布、垃圾管理等在内的各种培训项目。
科技小院的影响力已经越过国界,扩展到了国际合作项目中。《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曲周县的中非科技小院已成功培养了一批非洲学生,他们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为本土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例如,一位布基纳法索留学生在科技小院系统地学习了从选种、翻土、施肥等种植谷物的过程,他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家乡后,种出的谷子的产量跟其他相比翻了一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中国欠发达地区,到乡村或基层社区创业,走进田间地头,成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新力量。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此前受“留守”问题困扰的中国农村地区注入了活力,也让年轻人“记住了乡愁”。选择到农村工作和发展的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成长,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事实上,在这片充满活力的乡土上,每一次创新的步伐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律动的见证。这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故事,更是关于一个民族与时俱进、在传承中绘制出自己宏伟蓝图的故事。这片土地也映照出现代中国的灵魂——一个在深耕细作中,逐梦前行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