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隆阳加快推进轻纺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赵黎浩 本报通讯员 杨建金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1日 07版)
从造得出到造得精、高能耗到绿色制造、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型升级,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抓住纺织业这一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用创新与应用提升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隆阳区的纺织业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一困境,辖区内纺织企业开始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关键手段,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不仅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还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
成立于2015年5月的保山恒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年可生产各类纺纱7000吨,年产值2亿元,利税近千万元。公司纺纱设备以高、精、尖为起点,装备水平领先国内外,其中,托盘式自动络筒机就是云南省首台(套)引进的国际先进设备。这种从“造得出”到“造得精”的转变,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纺织品的需求。
据保山恒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连强介绍,公司购进一批新设备,技术得到革新的同时还满足了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2023年公司实现总产值达2.1亿元。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制造已成为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隆阳区纺织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废弃物排放,不仅有助于纺织业的绿色发展,也为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长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有效降低能耗,公司采用了高效节能的纺纱机。
同时,建立了严格的废弃物处理制度,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 “我们从国外引进了‘黑母粒’的原料,虽然公司提高了成本,但是降低了下游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公司总经理何学锋说,“我们所产生的废丝也让下游来回收利用,做成注塑机的颗粒,达到废丝再利用。”
此外,在精准制造、绿色制造的基础上,隆阳区纺织业还注重研发创新,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增强自身的软实力。2023年,隆阳区纺织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已突破2000万元。
云南保山格律丝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以研发和生产氨纶包覆纱为主的新型企业。公司致力研发,努力开拓国外市场,搭乘国家“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实现了企业多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目前已成功研发出“高弹性包覆纱”“多根纱线加捻包覆装置”“绞缠式高韧性包覆纱生产工艺”等国内领先的创新产品和技术。
目前,隆阳区有6家大型纺织企业,其中5家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产值达5.6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隆阳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角剑男说:“隆阳区将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加大轻纺产业创新驱动,鼓励企业自主科技创新,将信息化、数字化赋能到轻纺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化技术应用水平,推动转型升级,从而催生轻纺产业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