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省政协围绕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召开专题协商会
阎良区积极发展以棚室果蔬为特色的设施农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资料图片)
如何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出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6月12日,省政协召开“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题协商会,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台盟陕西省委会相关负责人、有关专家学者就我省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我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至今已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5121个、连续两年发布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113个,组建省“千万工程”推进工作专班对乡村工作进行具体谋划。下一步,还将从优化乡村布局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激发群众主体动力、构建“千万工程”层层推进格局等方面持续推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张普庆建议,要巩固提升8个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水平,带动市级建设一批百亿级、县级建设一批十亿级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此外,要充分培育经营主体,支持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烘干收储等社会化服务,鼓励龙头企业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主委陈玉玲建议,加快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现代农业园、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发展农村电商和物流园。完善县级集配中心和镇级专业市场、村组田头市场功能,打造区域性农产品营销基地。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针对如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张普庆建议,要延伸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水电路气讯”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深入实施道路、供水、物流、防灾减灾等系列工程,加大对示范村、中心村等村庄设施的更新与提升。
陈玉玲建议,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进县乡村道路联动,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深化县级统管机制,持续提升供水服务以及应急保供能力。
在农村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张普庆建议,要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推进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提高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综合服务、应急处置和疫情防控能力,推进村级医疗疾控网底建设。
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培养人才参与乡村全面振兴
农林高校长期扎根三农一线,协商会上,发言人员还建议利用好高校平台、发挥好人才优势助力乡村建设。
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冯永忠建议,设立乡村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为乡村振兴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并从高校毕业生、教职工中选聘优秀师生担任或挂职乡村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并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扎根乡村的长效机制,鼓励支持基层组织工作创新探索,促进乡村有效治理;支持高校师生面向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开展理论宣讲、科学知识普及、农业科技成果推介等。
冯永忠还建议,高校可发挥文化优势,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工程”“农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并助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高校电子文献资料与乡村互联互通,建设乡村图书室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集群。
(记者 卜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