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统筹、协同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田春秀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方案》是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旨在加快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实施方案》任务清晰、分工明确、措施细化,注重国内统筹和国内外衔接,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提供了全面统筹协同的行动指引,是开展碳足迹工作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产品碳足迹为抓手,加快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对于推动全社会减碳和国内外碳足迹工作协同互促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加快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提升碳足迹管理水平是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以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任务要求的具体行动。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推动全社会减碳的重要手段。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摸清生产端“碳家底”,有助于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碳减排。碳足迹以标识形式向消费端进行展示,增强产品品牌价值的同时也能培育低碳消费习惯,有利于推动形成“由点到链再到网”的全社会减碳模式。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推动国内外碳足迹工作协同互促的有效举措。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以碳边境调节机制、《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为代表的涉碳贸易政策,对产品碳足迹提出了成本或准入要求。建立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国际国内规则相互衔接,有利于协同促进国内碳足迹管理水平提升和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新形势。
《实施方案》提供了全面统筹协同的行动指引
《实施方案》从管理体系、工作格局、规则互信、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明确了任务分工,按照发挥协同作用、形成最大合力要求,与现有碳足迹政策实现了衔接和延伸,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全面统筹协同的行动指引。
一是强调全链条覆盖。碳足迹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不同生产环节,需从全链条开展工作指引。《实施方案》清单式列出22项主要任务,覆盖了核算规则、核算因子、标识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等产品碳足迹工作全流程以及基础能源、原材料、中间品、制成品等全链条产品,从财政金融、贸易产业、应用场景、政策协同等全方位、多角度为碳足迹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并提出为碳足迹工作提供人才培养、数据质量管控、计量支撑等多层次、多领域保障服务,体现了对碳足迹工作各环节的“全覆盖”。
二是统筹多主体参与。碳足迹工作涉及多个行业、多种产品、多个环节、多个领域,需动员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实施方案》充分听取和吸纳了各方意见,由15个部门联合印发,涉及19个部门具体工作,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各项任务,最大程度构建多方联动、共建共担共享的工作格局,体现了对碳足迹工作的统筹考虑和相关主体的“总动员”。
三是注重国内外协同。产品碳足迹是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关注重点,需在工作落实中做好国际国内协同。《实施方案》坚持主动作为、务实合作,按照研判、交流、对接、合作的逻辑,在加快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实现与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体现了国内国际工作的“共促进”。
凝心聚力做好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谋篇落子”
《实施方案》绘就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下一步只有将《实施方案》条条抓落实,事事下功夫,相关工作方能落地见效。
一是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加快推动碳足迹工作基础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和重点产品核算规则标准,发布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产品碳足迹因子,让碳足迹工作“有章可循、有数可用”。
二是在制度供给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为碳足迹工作提供制度供给,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与协同,促进产品碳足迹与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环境影响评价等机制的有机衔接,协同推进碳减排。
三是在先行先试上下功夫。选取有条件的地方、行业针对碳足迹工作重点任务开展试点,创新政策和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形成重点产品碳足迹工作“全链条”以及碳足迹工作“重点环节”的良好实践,为统筹推进和重点突破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
四是在宣传解读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大产品碳足迹工作宣传力度,组织专家力量,提供政策解读、专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及时跟进国际涉碳贸易政策走势,利用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等国际场合广泛宣传我国产品碳足迹工作和优秀实践案例,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热门相关:梁医生又在偷偷套路我 春秋我为王 秦吏 神话版三国 婚婚欲醉:腹黑老公萌宠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