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谈】如何体面离去
前段时间游研社APP的“问答”板块,有位社友提了这个问题:
对的,游研社是有APP的,还有一个古典时代的图文社区
我看见这个问题被顶上首页,心里咯噔一下。
这种话题,头几个回复往往会为后面的走向定调,如果有个万一,很容易后续的互动都变得情绪化起来,特别不好处理。
另一个飘进大脑的联想是,之前微博连续出现的几次“年轻人定时发送遗书”事件。彼时回复者众,惋惜者众,但是很多做自媒体运营的,难免会首先把目光聚焦到数据上去。
遗书事件的数据往往是几十万起跳,而平时,一个10万+都足够让人在乎。除去各种粉圈操作,我印象中上一个能达到这个量级的数据,是疫情期间离开的某位医生的最后微博。
之前在微博爆红的其中一篇遗书的数据
从业者被训练出这种吃人血馒头的数据直觉,是互联网的悲哀吗?
是也不是。俗话说的“慈不掌兵,义不理财”,当然也适用于互联网商战:曾经有家让骑手回家过年的外卖平台,一个春节回来愕然发现,名声没赚到,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现在谁还记得,曾经有支外卖大军是穿红色的
从那往后,很久没听说过类似的书生气操作了。
国内互联网行业早已经撞到了用户消耗总时间的天花板,所有网站、APP不分赛道都是敌人。换句话说,互联网行业早已开始内卷。
常规打法不好用了,行业充斥着焦虑,而每一个看似反人类的突发事件,都会带来一波大家渴求的用户活跃。
我一直在遏制“向运营同事提需求请他们编些绿帽RPG”的冲动,因为众所周知,有些社区就是走这个路线。别家这么干,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同样的事呢?
哦对了,编点挑动男女对立的故事,显然也会成为流量持久不竭的来源。
还有一个隐藏大招“年龄对立”,日本互联网已经泛滥了很多年,在我们这边还没从潘多拉盒子里完全解放出来。
“好想赶紧变这样”,新冠初期一张极具代表性的日推流行图。希望不要有人从这里学财富密码。
但我又一直压抑了这种冲动。因为编阴间故事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某个本来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议题在眼前反复出现,人们就会渐渐脱敏,对它的存在习以为常,最后破坏的整个社区的讨论氛围。就好比现在但凡微博新闻标题里沾个“男”或“女”,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不打拳的评论区一样。
如果穿越回十年前,告诉网友中国互联网上男女分成两个阵营撕成一团,说不定会被群起而喷之:你太空堡垒(超时空要塞无印)看多了吧?人类变成天顶星人了?
时泪动画中的外星种族,天顶星人。因为无性生殖技术的发达,最终走上了男女分裂为两个种族互相打拳千万年的道路
还是卷得太快了。
写这篇白夜谈时我很犹豫,犹豫该不该把这些负能量给我们的读者看。肯定有读者看了标题和开头,会想:好家伙,这是不是编故事?是不是盼着出现“好,这就去下游研社APP”这样的回复?颇有些“又当又立”的意思。这是互联网传播本身的自反性,这里就不展开了。
我理解不惮于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所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普通用户,因为充斥理想主义的互联网田园牧歌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网络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商业和政治势力全天候混战的战场,成了人类给自己打造的口袋中的炼狱。这可不是我刚刚投身这一行时能想得到的。
我只能希望,当整个网络变得足够膨胀足够混乱、足够阴间,到那时,正常的、阳间的声音又会“物以稀为贵”,重新变得具备流量价值。也许只要夜足够黑,足够长,迟早有一天,人们总会盼望太阳重新升起。
后来那个关于“如何体面离去”的问题下,反应相对平静。个别不当发言立刻受到了驳斥,没有过度煽情,没有乐子人,也没有发展到什么需要我们介入的方向上去。
回答的画风普遍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我喜欢这个回答。这种情怀虽然经常被鄙视,但起码体现出生命力和血性
最高赞回答符合大多数人的常识和期许,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传播价值:
作为产品经理,我觉得这些图截出来并不能戳人G点,看不出任何能火的流量要素。
但我为这些平凡的阐述,为这种无波无澜的乏味展开,感到了一丝理直气壮的庆幸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