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电音是如何“沦为”营销号神曲的
点开上面这首曲子,你脑海中可能有一个声音已经开始说话了:
这首名为《Trip》的电音音乐,仿佛在很多人的脑中安放了一个按钮。每当音乐响起,多半伴随着某个如同AI般悦耳却没有感情的声音,给你讲一件你早八辈子就知道,或是你早八辈子就知道是扯淡的事。
如果你是在B站遭遇这种事,那么很可能弹幕从一开始就打出了网络暗号——“跑!”。
1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按钮”并不少见。
例如学校操场广播的“全国第X套中小学广播体操.......”可能会让你不自觉原地踏步,刺耳的喇叭版《Merry Christmas》会让你下意识的逃离洒水车AOE。可能你从未听说过《Just Blue》这首歌,但它的前奏一响,赵忠祥老师就会在你耳边呢喃“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如今到了互联网时代,“按钮”的范围一步步扩大。
在短视频世界里,《正义之光》中“正道的光”伴随一句“我做的对吗?”演变成讽刺无意义正能量的必备组合。
欧美经典歌曲《That Girl》在短视频软件上演化出各种版本,方便人们在田间地头举着手机踩点。
在抒情又哀伤的华语歌曲《无人之岛》旋律中,你随便说点什么都会有种“老网抑云”的既视感。
四年前,《Astronomia》还是电音爱好者的小众品口味,顶多不过夜店场里为土嗨加点氛围,如今前奏一响,几位墨镜黑人就抬着棺材走进人们脑海里。
而同为电音的《Trip》也不例外,如今已经与营销号捆绑在了一起 ,很多时候视频内容说什么不重要,只要《Trip》响起,似乎就已经预见到了会看到什么内容。
点开网易云《Trip》歌曲页面拥有12万条评论的评论区,营销号味会让你开幕雷击。
有人在这里揶揄营销号胡说八道的习惯。也有人多少还惋惜一下歌曲的遭遇,但还是要和营销号小编体“捆绑”。
整整12万条评论,你翻一翻甚至连“Trip已死”的哀伤论调都找不到。
而对比更残忍的是,在如此高关注下,《Trip》在大洋彼岸的作者,有着和这首曲知名度和传唱度完全不匹配的名气。四年前,这首歌还是小众爱好者的心头好。
2
前两年同样有一首电音曲,在国内大街小巷颇为流行,这就是《Fade》。
喜欢看直播的网友或许对这首曲子的旋律比较熟悉,因为最早游戏主播们喜欢在直播间播放。没过多久,《Fade》开始出现在不同场合,它走出夜店,走过大街小巷,然后走向了小视频软件。
此时的《Fade》已经站在土嗨和营销号化的边缘,但音乐的创作者,北欧人Alan Walker也不可避免的因此受益——他在国内已经走红了。
很快,电音爱好者们以从未出现过的数量涌现——受到拥戴的Alan Walker先后受邀来国内大型夜店表演,他本人的标志面罩和卫衣盗版遍地,他专辑封面上那个穿背影被无数人模仿......
国外亦是如此。成名之后,Alan Walker团队有专门的频道,记录这位曾经不爱露脸的创作者生活的点滴。
相比《Fade》,《Trip》在国内的传播度不相上下,但创作者Axero可谓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Axero来自法国,《Trip》发表的时候,他才刚成年。没有专业团队宣传和包装的Axero,歌曲的点击率显然并不理想,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极富创造性的小清新轻电音风格造成小范围轰动。
成名曲《Trip》的专辑封面是以椰子树为背景,奠定了曲调的风格,如同炎炎夏日下的沙滩,充满了简单快乐,让人如沐春风,尽情抖腿,似乎天生和“土嗨”搭不上边。
这种耳目一新的体验迅速俘获了很多人,包括《Trip》在内,Axero创作的《River》《Waves》等歌曲常在一些直播间或Vlog中出现,很受创作者的欢迎。
很快,《Trip》轻快的旋律就传进了国内,很多电音爱好者对其评价甚高,经常将其评为最优秀的电音曲目之一。
Axero自然是没有想到自己的音乐能在中国走红,2017年受邀请来国内时,也对自己在中国有这么多粉丝颇感惊讶。他以“法国天才少年”的身份在北京上海进行小规模巡演,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及相关社交媒体,开始和国内粉丝互动。
而不知道是没有注意到,还是不愿多事,年轻的Axero面对自己音乐在国内被疯狂侵权使用的情况,并没有太大反应。唯一的维权行为,是针对当时最火的说唱综艺节目在贴片广告中使用《Trip》作为背景音乐发了条微博质问,在双方达成和解后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Axero唯一一次维权
尽管得到来自不少中国粉丝的应援,Axero和他的音乐依然属于小众圈子,在短暂的热度后也逐渐被遗忘了。
离开后的Axero并没有走上“天才少年”爆红的路线,相反依旧非常低调。他的国内外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数量不过几千,绝大部分时候账号都只用来发布新作品,偶尔也会留下一些自己旅行的足迹。
而曾经心血来潮申请的微博账号也很快“荒废”,似乎就像是从未来过一般。有趣的是,音乐软件的账号动态却更新频繁。
或许Axero并不知道,在他离开中国后这几年,《Trip》已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传播开,在互联网上,还有让他难以想象的数量的账号,在没有他授权的情况下用他的音乐获取流量。
3
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让电音爱好者们非常头疼:夜店土嗨与他们所喜爱的电音之间有着非常模糊的界限,很多时候,他们还不得不承认那的确是电音的一种。
《Trip》轻电音的“体质”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彻底划向土嗨的命运,但是很不巧,它遇到了自己的克星——营销号。
所谓营销号,就是放弃了媒体原本传递信息的目标,收集特定内容进行批量加工,最终达到收集流量的目的。之所以这种垃圾媒体形式会诞生,来自于各种平台对点击量的鼓励机制,流量越大,就能挣越多的钱,因此他们往往标题惊人、却没什么内容,形式为了图省事,干脆就是固定的。
而视频营销号是一般营销号的升级版本,在形式上多了听起来温和又无情的念白以及背景BGM。
在短视频火爆的这些年,视频营销号增量惊人,却没有脱离它内容缺乏的本质。而且这些营销号之间,似乎无形“划定”了一个曲库。
例如“每日一个XXX小技巧”的指定配乐《Old Threads》,别看它名字陌生,其实你早就听得耳朵生茧了。
而那种开头就慷慨激昂,题目里带着“中国竟研发出这种东西,川普慌了”“中国的这项科技领先全世界XX年”这类字眼的内容,与之匹配的多半是一首慷慨激昂的《Go time》;“X分钟说电影”则常伴有《The Right Path》这样节奏舒缓的乐曲。
像《猪突猛进》原本是动漫《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的插曲,后来大家在冷知识营销号里听多了,也都很难把它和二次元再联系起来。不过最近你听到它,脑海中更多的可能是“李佳琦来啦!”。
《Trip》亦是如此。一些网友特意收集公认的营销号神曲,《Trip》往往名列前茅。“国外小哥处刑曲”在网友当中有着相当高的辨识度。
“国外小伙”系营销号通常都是以“近日,一国外小伙”这样的形式开头,特征显著。常用BGM多为欢快电音,除了《Trip》,《Masked Heroes》《Hello》等背景音乐也让人耳熟。
“国外小哥”文案系营销号通用文体六要素
但虽说神曲众多,它们都没有《Trip》与营销号的捆绑紧密,似乎也差了一丝包容度。它欢快的基调几乎可适用于一切形式,衬托一切捧读腔调。同时轻松的曲调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较好的体验感..。
当然,如此受营销号欢迎更关键的原因可能是,《Trip》是最早一批被营销号运用的BGM,而新生营销号直接把老营销号形式全抄过来,换BGM自然是没有这个必要的。
至于它为何被营销号盯上,想在茫茫多的账号里寻根溯源,已很难说清了。
在网易云音乐的《Trip》评论区,还有这样一条容易让人疑惑的评论。
网友提到的这个“改国籍”的说法,要从B站up主“波桑吃遍全世界”去年的遭遇说起。
去年八月波桑在一期视频中声称,一个其他平台上视频营销号,在一期视频中以解说的形式直接采用了自己的视频内容。且不论采用UP主视频是否有经过对方同意,最有趣的是,营销号介绍的主角,也就是UP主波桑自己,是韩国釜山人,带女友去全世界旅游。
更让UP主难以理解的是,营销号口中的自己不仅直接改了国籍,多了女友,甚至还有一个全新的名字——韩道英。当然这还不算完,在营销号视频结尾,主角的国籍又被“改”成了日本。
在此之后,“来自釜山的日本人韩道英”就成了人们讥讽网络营销号的老梗。
营销号改国籍这种操作,在“国外小哥”系视频中属于常规操作,翻翻B站就能发现,不少UP主都吐槽过自己被“免费改国籍”的情况。
当然“改国籍”仅仅只是人们眼中营销号“十宗罪”的其中之一,奈何《Trip》已与“国外小哥”联系紧密,已经很难再用平常眼光看待。
短短几年,《Trip》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游戏直播间里充满活力的存在,视频创作者更是对其敬而远之,深怕曲子一响,就被弹幕追着问“这是营销号吗?”。
当然有一个地方除外——在B站鬼畜区,《Trip》依然能凭借自己简单悦耳的旋律,被网友花式演绎。
不过无论如何,谁也不能阻止它与营销号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4
打开网易云,几首短视频软件BGM排行上最受欢迎的欧美歌曲的评论区,最常见的说法是“我是从XX(某段视频软件)过来的”,也总有人感叹一句“好好一首歌,被XX给毁了”。
“没有XX这首歌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知道”和“宁愿不要被这么多人知道”的论调也时常交织在一起。
当然种种讨论都没多大意义,毕竟只要不触碰版权问题,怎么去聆听使用一首歌曲都是合情合理的。最后只剩下爱好者的一肚子牢骚——曾经一首自己耳机中无限循环的歌曲,如今再听,只觉得整个世界都打开了手机拍照软件的特效。
这些年,随着短视频的无处不在,给“被XX毁掉的歌曲”喊冤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徒劳但总算还有人“发声”。相比之下,喜欢Axero及其音乐的,最早一批推荐《Trip》的朋友就要郁闷多了。
而且他们面对着一个令人匪夷所思,又不可能扭转的悲伤局面——当年指望着这首歌能像Alan Walker及其音乐那样火,结果火是火了,却变成了营销号神曲集锦里最一呼百应的那个。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糊里糊涂发展到这一步的,可能也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