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辉没有回收我的麻痹戒子
我对于张家辉的初印象,来自于小时候看的TVB古装剧《金装四大才子》,张家辉在其中饰演了主角唐伯虎。
时值21世纪初,当初因为没能进入刑侦科而从警员转投影视圈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张家辉终于受到了香港商业片大导王晶的赏识,出演了包括《千王之王2000》在内的多部无厘头喜剧电影,声名大噪,甚至被认为有望成为周星驰的接班人。
不过在这不久之后,也就是2003年起,张家辉为了追求演技的突破,停止了接拍喜剧,转而与杜琪峰、林超贤等导演合作风格严肃的警匪、犯罪题材电影。在2008年,凭借着出演电影《证人》,张家辉包揽了包括金马奖、金像奖在内的七项影帝桂冠。之后也有在《线人》《激战》等多部作品里表现出色。
因此,张家辉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向来是勤勤恳恳、德艺双馨的实力派演员。
本来应该是这样。
然而这一切在2017年发生了改变,对于现在的网友们而言,提起张家辉的代表作,恐怕不再会是哪部影视作品,而是他操着一口港式普通话出演的《贪玩蓝月》广告,在几个月间,如病毒般席卷中文互联网。
这种明星代言页游的广告不算新鲜事物,无论是2013年“油腻的师姐”,2014年“黑哥们带你打江山”,又或者是2015年“你的时间非常值钱”……野火烧不尽,一茬又一茬。不断被诟病,始终在上演。
2016年夏天,林子聪因为代言了传奇页游,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他要让大家“尝尝屠龙刀的厉害”,因此被王思聪在微博上怒怼。然而时隔近两年,当我们打开林子聪的微博,却可以发现他依然是这款游戏的代言人,甚至至今还在勤勤恳恳地推广着这游戏:
现在,这类页游广告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在新闻客户端、视频网站和社交平台无孔不入,让用户被迫接受,习惯,甚至将其当成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贪玩蓝月》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贪玩蓝月》广告段子流传的过程中,明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发挥了比以往页游广告更大的作用。
对这个游戏的一系列广告耳濡目染的朋友应该会记得,《贪玩蓝月》找过的代言人不止张家辉一人,其余还有陈小春、古天乐、孙红雷、刘烨。他们的广告大家见过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发现,这几位代言人实际上有着明确的定位与分工。
比如孙红雷是《贪玩蓝月》的早期代言人之一,走的是“社会大哥带你玩儿贪玩蓝月”的风格。
贪玩蓝月给孙红雷拍摄了一支穿着游戏装备的CG广告,然后再把拍摄这条广告过程中的现场花絮剪辑成了另一条广告,这也是贪玩蓝月代言人的标配。
或许是因为人设定位和之后的另一名代言人过于重合,孙红雷不久就渐渐从贪玩蓝月代言队伍淡出了,连自己的名台词也没能留下。
后来从孙红雷手里接过了“社会大哥”旗帜的,就是“山鸡”陈小春:
除了标配广告外,贪玩蓝月给陈小春拍摄了一条长达五分钟、结合现代与古装的特效“大片”,连字幕都配了英语,目标是传递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贪玩游戏还让陈小春演唱了一首主题曲,名叫《贪玩传世》,找来的作曲人则是雷颂德——大家多半听过他写的另一首歌,卢巧音的《好心分手》。
其实这篇文章我就是听着《贪玩传世》写完的,在网易云音乐,这首曲子的评论区挤满了前来吐槽的人们和为了领红包而去留言的玩家。
当然,涉及陈小春的广告也并非都是这么高端,在另一些广告渠道上,他就成了念打油诗的打金玩家和30多岁的孩子:
( “爸爸不好当,兄弟一起浪,爆率翻五倍,装备都好打,上线能挂机,回收秒到账”)
除了上面这些,贪玩游戏甚至还给陈小春配了个CP代言人——刘烨。
本来刘烨和孙红雷一样,只是拍摄了一条COS广告以及参加了一次线下发布会,角色定位类似于游戏里的“傻大款”人民币玩家,负责给其他玩家发福利。一次厂商通稿中,刘烨被描述为“骨灰级玩家,会将价值百万的账号留给儿子”。
但后来刘烨所拍摄的视频却被游戏公司作为素材反复剪辑,拿来和陈小春版本的广告拼接在一起,硬是做出了他俩同台演对手戏的效果来。
而且两人演的还是相爱相杀的戏码,在短短两周里渐渐靠近互相吸引……
并最终并肩战斗:
而最惨的代言人则莫过于古天乐。不知道什么原因,游戏公司给他安排的定位似乎是个搞笑角色,比如在其他代言人是耍酷摆帅的宣传广告里,给古天乐的却是道具被甩断的镜头:
更最知名的则自然是那个配合着喊麦声背景乐的“绿了绿了,古天乐绿了”。
在这个广告被集体吐槽之后,游戏厂商反而还顺坡下驴,做了个“古天乐首度回应绿了”的宣传稿来:
其中所谓的回应则是古天乐的一条微博:
看上去就连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绿”了的事都是个问题。
和上面这几位代言人比起来,张家辉则无疑是占据了C位的主力输出,不仅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效动作大片,而且不论是《贪玩蓝月》的App图标还是游戏界面,他都是当仁不让的看板郎,甚至还有专属于他的“影帝专区”。
以至于当我把游戏下载下来一探究竟的时候,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张家辉”:
虽然接到这个任务时,名为张家辉的NPC其实就的我身边……
在点击屏幕完成任务后,我的角色就进入了“接任务、打怪、交任务、接任务”的自动循环,我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将游戏放置到哪里,短短几十分钟里,角色就自动升到了65级。
几个小时后,我再来看游戏,等着我的是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我的角色捡到了一枚麻痹戒指,想不到玩了这么久游戏,我也当了一回欧皇。关于这个麻痹戒指,我先解释一下。简单地说就是大有来头,是《贪玩蓝月》的标志性装备。
有广告云:
按照官方的说法,玩家的装备可以被“回收”,到达一定等级后,就可以找游戏中的NPC张家辉去回收装备。这枚让张家辉陈小春等人大打出手的麻痹戒指必定很值钱。
有广告云:
1秒兑换,2秒到账
坏消息则是我发现自己的角色依然停留在65级,而且一直在重复着同一个低等级任务,而这个任务的达成目标是装备两件紫色史诗级装备。获取方法有两种:要么刷这张低等级地图直到装备掉落,要么——
充十块钱就能获得一整套全身史诗装备
虽然广告说,“连充值口都找不到”。
但我还是轻易找到了:
但我并不想充钱,所以尝试着在游戏内的公共频道询问有没有不充钱也能顺利完成任务的攻略,然而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回答我的问题,也根本没有人拉我进群。
根本没人拉我进群!
要不是世界频道有玩家因为抢怪而互喷起来,我甚至要开始相信互联网上流传的“这游戏压根就是洗钱项目,没有活人玩家”说法了。
踌躇再三,始终没能刷出第二个史诗装备的我还是没能抵御住诱惑往游戏里充了10块钱兑换成元宝,当上VIP,穿上了一身史诗装备。我的角色立马又飞速升级,很快升到了可以进行装备回收的等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NPC张家辉,打开了装备回收界面——
说实话我猜到了装备不太可能被回收成人民币,但没想到,连游戏里的硬通货“元宝”都不能换,就算是麻痹戒指,也只能被回收成经验。
我又跟世界频道上的VIP玩家们聊了聊,了解到了这游戏最主要的玩法。就是页游常见的“滚服”——许多玩家会每天充十块钱来维持自己的VIP领取充值奖励,从而压制那些完全不充钱的免费玩家。但随着双方差距逐渐被拉开,完全没有回手之力的免费玩家们就会跳槽去新的服务器,而这些小氪玩家便也跟着弃号转服,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游戏里固然存在着挥金如土日充万元的大R玩家,但其实主流还是这些普通的滚服玩家。一些账号交易网站上售价六位数的高端账号则都是玩家们用来炫耀装备的产物,有价无市。
“也就是说,不管哪个渠道张家辉都不会回收我的麻痹戒指咯?”我在世界频道上问道。
大家纷纷回复:“你看广告看傻了吧!”
到这里,我短暂的贪玩蓝月之行就结束了,但互联网上与贪玩蓝月有关的“段子”并没有停止流行,并且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逐渐成为了一类网络亚文化,这是此前的“油腻的师姐”们完全不能比拟的。就连游研社的官博下面,在以主要用户为单机游戏玩家的群体中,依然会时不时见到“大嘎好,吾系扎扎辉……”之类的调侃,并往往被点赞很多。
这种亚文化,让《贪玩蓝月》的曝光度有增无减,形成了一种其它互联网产品求之不得的品牌效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持之以恒的明星轰炸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是国内第一次有游戏厂商大规模地,有意识地将吐槽等负面评论反过来利用,用“扮丑”引领亚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官方或者PR合作伙伴,体现出了对新媒体非常娴熟的应用,洞悉网民心理后,主动造梗。
这个结果,正好印证了那句老话:
“流氓其实不可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在新媒体时代,谁能洞悉网民心理,谁就能获得更大的传播,贪玩游戏不会是惟一一家这样的公司,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