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人会爱上电子竞技吗?
对于2018年奥运会拒绝电竞一事,我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直到今天,看到相关话题时,还是会回忆起奥组委拒绝的理由——“暴力是电子游戏的重要元素之一....”
这个答复曾让我无比介意,总觉得其中透着丝文明对野蛮的蔑视。好像电子竞技是现代版的罗马斗兽场,而电竞爱好者则是些为暴力与血腥而喝彩的罗马公民。
也是自那时开始,我就产生了电竞没必要执着于融入传统赛事,而是该另起炉灶的观点。但今年疫情的出现,却为我们提供出了一个新的审视角度。
人类追逐“赛事”的本质
从东京奥运会告吹,再到篮球、足球、橄榄球、F1等赛事的停摆,疫情在今年对传统赛事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但在一片哀嚎声中,却有部分赛事,通过启用相关电竞项目的方式,缓解了赛荒问题,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损失。
但为什么只有部分项目能做到呢?仅仅是因为它们有官方游戏吗?要真的理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回到赛事这一概念的本源上来。
疫情期间16名NBA选手在《NBA2K》中竞争冠军
赛事,其实就是和平时代的战斗。人类对赛事的热衷,源于我们血脉之中因弱肉强食而产生的基因记忆,那是对战斗的渴望,但受限于人们在体魄和技巧上的差异,其只能被少数人切身感受。
巧妙的是,仅仅是观看强者间的竞争,就能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而随着社会从野蛮过渡到文明,各样的竞技赛事也应运而生,成为了普罗大众的娱乐方式。
以古罗马的斗兽场为例,那些罗马公民聚集其中,看人与野兽搏杀,观矛与盾互相碰撞,为失败者而嘘声,为胜利者而喝彩,不就是在寻求对战斗的共鸣吗?只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其观赏性需要通过血淋淋的方式呈现出来。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技术手段的发展,各样的体育赛事渐渐用团队的绝妙配合,个人的精彩表现,为观众带来了不亚于血腥的观赏魅力。
在这种局面之下,能否游戏化,实际上成为了验证赛事质量和影响力的标杆。毕竟只有本身竞技性够强、受众够广、规则更加完善,且更受欢迎的项目,才能拥有游戏化的机会。
换言之,是大众的审美需求令这些赛事拥有了游戏化的机会,从而成全了这些项目的电竞化。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和千年前的罗马人并无差别,仍是为赛事观赏性而感到痴迷的人类。只不过由于现代文明的进步,才能用加文明且克制的手段,从赛事中获得相同的情感反馈。
有没有“体育精神” 真的重要吗?
虽然自古以来,人们痴迷赛事的原因都离不开其观赏性带来的共鸣,但在2018年的电竞入奥风波中,许多观点却都集中在“电竞难以展现体育精神”上,这着实有些南辕北辙了。
作为传统赛事的标杆,奥运会是独特的。以田径项目为例,其虽然需要考验运动员从体能到技巧上的方方面面,但围绕时间成绩而间接竞争的模式,却令其在观赏性上,先天劣于篮球、排球等直接对抗的项目。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为了体育精神而放弃了观赏性,但这基本只能在奥运会中实现。因为无论是早期的古希腊奥运会,还是现代的奥运会,其自始至终都并非纯粹的竞技赛事。
在“更快更高更强”的背后,还有着超脱了个人和团体,源于民族或地域共情的认同感。这两者互为表里,使奥运会成为了国家间的竞技,也使其可以适当忽略项目的观赏性,着重于体育精神。
因此,电竞本就不该与奥运会横向比较,而是该和NBA为代表的竞技类赛事进行对比。在这个逻辑一下,重点也该聚焦于观赏性,而非体育精神。
若站在观赏的角度上回顾竞技赛事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个有趣的现象。从原初的野蛮肉搏,到持剑带盾的搏杀,再到如今围绕篮球、足球以及规则的对抗。人类可谓一直在寻找通过工具和媒介进行“战斗“的新方式。
例如F1赛车,就是个很典型的案例。选手在赛场上成为了赛车的一部分,而赛车之间的胜负,则成为了比赛的关键。往未来畅想的话,必然也会出现《Megalo Box》的外骨骼拳击,亦或是笔者梦想中的驾驭高达进行格斗,例如《机动武斗传G高达》......
这种发展趋势,源于我们对现有形式的不满足,希望看到更加超凡的“战斗”。而按照这种观点来判断的话,电竞无疑是现阶段科技情况下,承载人们需求的最佳渠道。
真实与虚拟各自的边界
对比电竞和竞技赛事,两者在符合大众需求的同时,最大的差异,就是表现力角度的不同。
作为真实赛场与真人竞技的典范,NBA的赛事极具视觉冲击。无论是贴身突破,精准运球,亦或是精准的盖帽或投篮,选手们围绕比分的激烈争夺,总是能够轻松调动观众的情绪。
但在虚拟赛场真实选手的《NBA2K》赛事中,却也不乏各样因精彩操作出现的奇迹时刻,而由于其跳出了现实的禁锢,事件发生的频率往往要更高,甚至还能衍生出一些有趣的可能性。
比如那位渴望黑寡妇洗澡水的杜兰特,他在作为NBA球员驰骋赛场的同时,私下就还有着2K玩家的身份,但较为离谱的是,他在游戏中竟然更喜欢操控詹姆斯。那如果杜兰特在游戏里操控詹姆斯落败的话,到底是他菜还是詹姆斯菜呢?
该案例所代表的,是一些只能在游戏中才会发生趣味现象,其背后所彰显的可能性,也是让2K玩家年年购买的奥秘所在。
不过,这些可能性也离不开NBA官方对游戏在数据上的支持。例如围绕赛季成绩而对游戏里选手数据的不断调整,就能让游戏更有韵味。可官方的支持也并非只局限于游戏当中。
作为新兴赛事,电子竞技虽扎根在虚拟赛场,但选手毕竟还是生活在现实当中。赛事的安排,赛场的选择,赛制的制定,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现实沟通。
针对这些,电竞虽还在摸索,可它的前辈们,却已经有着充足的经验。
来自NBA2KL的发展经验
在前段时间,LPL曾宣布将引入NBA的“工资帽”制度,意在通过这种手段,维护选手和俱乐部的生态。但这并非是电竞赛事第一次学习前辈经验,其中最具规模的,还要属NBA2K职业联赛(简称2KL)的建立。
这个建立与2018年的赛事联盟,是全美职业体育联盟的第一个官方电竞联赛,也是电竞版的NBA联盟。它虽然依托于游戏厂商制作的游戏,但直接管理者,却是NBA联盟,因此也延续了许多NBA的制度和模式。
例如赛事里的诸多球队,就属于官方球队的下属战队。他们同样拥有着自己的主场城市,球员也在这里生活和训练。这种源自足球的主客场模式,能给俱乐部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也能凸显城市文化,还曾在2019年被守望先锋联赛所学习,促进了上海龙之队、成都熊猫队的发展。
球队主客场之外,2KL的选手也有着等同于次级联盟成员的薪资待遇。联盟会负责所有选手的保险、搬迁和住房费用。并会令他们像加入联盟那样,参与新秀过渡计划,帮助他们从玩家过渡的选手。在这个过程中,选手们也会学得生活方式、球队文化,乃至于应对媒体的技巧,从而保证其会以最佳状态面对比赛。
在上述这些赛事生态建设之外,官方也坚持通过游戏的迭代,为玩家提供更为出色的竞技体验,例如2K21中新加入的“专业摇杆”机制。
该机制的引入,令玩家可以在准备投篮动作到出手的刹那时间内,随意调整方向,这极大的影响了投篮命中率,令游戏的对抗更加多变。而新一代的防守端轮转也做的更加真实,球员的行为动作则更加贴合真实球场,玩家体验也更加拟真。
2K21里另一个直接关联电竞的改动,则是对联网对战的氛围优化。例如围绕“MyTeam”新推出的“赛季模式”以及“竞技模式”,前者能令玩家通过特定任务赚取奖励,后者则为玩家提供了规定阵容比拼的机会。这无疑会给游戏的对战模式带来更多的活力。
上述这些游戏里外案例的背后,就潜藏着左右电竞赛事规模的核心要素。作为后辈,电竞完全也可以像2KL一样,从竞技赛事的经营经验上进行取材,毕竟抛开方式上的差异,两者本质上属于同一个方向,即用观赏性满足大众“战斗”渴望的道路。
后记
作为一个年轻产业,电竞无疑还要太多的方向要探索,这其中有的可以从前辈身上学习,但更多的却还要自己去试错。而它和传统赛事中竞技类赛事的关系,也并非敌对,而是在扩展不同的方向。
相信只要把握好竞技性这个主心骨,并将观赏性做出差异,穿越来的古罗马人也会被其折服,年轻的普罗大众,自然也不在活下。
那样的话,入不入奥,又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