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花钱,更能赚钱?暗流涌动的Steam社区市场

  一直以来,面带微笑的G胖总是在扮演“钱包终结者”的角色。每到打折季,Steam上各种80% off、90% off的绿色标签就开始冲击你脆弱的神经。往往在不经意之间,你信用卡上的额度就变成了负数,而几个月都懒得碰一下的游戏库却充实了不少。

  但是你知道吗?Steam不仅是个能让你倾家荡产的游戏平台,更是很多人发家致富的聚宝盆——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张了,但你能在这个平台上做的,绝不仅仅只有“花钱”这么简单而已。

  这一切,都要从Steam的社区市场说起。

能花钱更能赚钱的社区市场

  假设你把Steam想象成一个网络游戏的话,那么社区市场就是拍卖行,你可以花钱买到别的玩家挂上去的东西,当然也可以卖一些自己不想要的货品去赚上一笔。

  我更愿意相信,社区市场的推出,最初只是为了丰富Steam的玩法,来增强用户的粘性和社交需求罢了。本来,Steam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在线游戏贩卖平台,或者是V社自家游戏的启动器。但是加入了社区市场这样的功能以后,用户在玩游戏之余就有更多有乐趣的事情可以干,对这个平台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高了。

  拿市场上最流行几种货品之一的卡牌来举例。在Steam上发售的大部分游戏,当你玩够一定的时长之后,都会随机掉落一些卡牌。这些卡牌本身没什么用,但当你集齐了一整套之后,就能合成一个徽章。徽章可以给你的账号提供经验值来升级,同时还有机会获得特定的聊天小表情,或者是可以用在个人主页的游戏壁纸。

  一般来说,通过玩游戏能免费获取的卡牌只有4-5张,而一套卡集齐最少也要8-10张左右——这还没完,游戏的徽章一共有5个等级,所以你得收集5套重复的卡牌才能全部升级完毕。剩下的卡牌要怎么获得呢?你可以拿重复的,或者别的游戏里你不想要的卡牌和别人交易;又或者,往钱包里充值,去社区市场淘货。

  同理,如果你有很多不想要的卡牌(或者是合成徽章时获得的表情和壁纸——是的,它们也能被交易),也可以直接挂在社区市场上等待它们被买走。获得的利润在V社抽走一部分手续费之后,会直接打入你的Steam账户。你既可以用它来买社区市场里的东西,也可以用来买游戏,只要金额足够。

  不过,卡牌仅仅只是社区市场里的小头。虽说它们也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也会有比较高价的卡牌出现(特别是掉落率极低的闪卡,当你收集一套闪卡之后,可以合成一个非常特殊的闪亮徽章,和5级徽章相互独立),但总体上只要不是太小众,5、6元就已经算是高价了。

  可是你们还记得前两天《绝地求生》里的天价服装卖多少钱吗?一个普普通通的白色校服短裙,标价1900元。

  而这还不是最贵的。《DOTA2》的饰品、《军团要塞2》的皮肤、还有《CS:GO》的匕首,都是盛产天价的交易品。特别是《CS:GO》,由于开箱能获得匕首的概率极低,所以这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刀具在社区市场上竟成了万金难求的香饽饽。据说匕首的最高成交纪录是两万多美金,约合人民币15万还要多。

  15万——这笔钱估计都能让你买下整个Steam游戏库的半壁江山了。

  其实这些东西都只是不影响平衡性的装饰品,但耐不住游戏本身的热度高,再加上一些饰品的超高稀有度,有价无市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资本论》里说,“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很显然,在这种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原本只是为了方便玩家交易的社区市场,也逐渐被“富商大贾”们认为落后了时代。和Steam饰品交易有关的乱象,也变得越来越多起来。

冰山一角

  如果各位曾有过中介租房或者买房的经历,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中介不会把卖家的联系方式给你,更不会允许你们私下接触——否则万一要是成交了,自己那一份中介费就打了水漂,反而还免费帮卖家做了广告。

  前文提过,Steam的社区市场其实就像房屋中介,在上面交易商品,是需要给G胖“上缴”手续费的。这个手续费的比例是15%——假如你交易的只是便宜的卡牌,那它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是比较昂贵的饰品和皮肤,那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了。

  同时,在社区市场上获得的钱,只能存在你的Steam钱包里。换言之,你只能用来买游戏或者买别人挂在市场上的东西——想提现?抱歉,Steam又不是微信或者支付宝。

  很显然,那些想卖出高价饰品的人想把钱拿出来用在别的地方;而那些想得到饰品的买家也不愿意多付高昂的手续费。怎么办?那就私下交易呗。

  这种私下交易的方式,本质上依托的是Steam里的好友交易功能。买家和卖家可以私下约定,利用交换功能达成交易,然后通过转账的方式把可以随意支取的真金白银打入卖家的银行账户。

  当然,这种交易是有风险的。无论是先货后款还是先款后货,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发生诈骗或者卷钱跑路的情形。找Steam寻求帮助?没交保护费,还想着G胖会保佑你吗?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的交易平台就应运而生了。就像淘宝那样,买家先把钱放到这个平台保管,当交易实质上完成之后,点击确认收货卖家才能收到钱。毫无疑问,这样的平台也会收取佣金,但相比Steam动辄15%的税率来说还是好多了。更重要的是,卖家可以随意支取这笔钱,而不是烂在自己的Steam账户里。

  G胖显然不会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毕竟每个月因为第三方交易损失的手续费就有数百万之巨,而且交易机器人的泛滥,也影响到了Steam的生态环境。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方交易的盛行也保证了Steam用户群体的活力。假如这些饰品只能在交易市场以15%的税率出售,那势必会影响到玩家的开箱热情,特别是在重大活动期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谁也说不准。

  不管G胖之前是怎么想的,现在能确定的是,他好像改变主意了。就在本月初,国内最知名的两家Steam饰品交易网站被Steam封禁,暂存在网站上的交易物品被全数冻结,涉及的金额粗略估算竟有4000多万人民币!

  经过交涉,现在大部分的饰品都被解冻,存入与交易也都恢复了正常。但也有一小部分饰品无法被取回,官方只能公布一个回购计划——虽然无法令每个人都满意,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而这次的封禁,Steam给出的理由是:交易平台涉嫌参与“菠菜”活动——如果说第三方交易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话,那么“菠菜”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公司层面,都是明令禁止的事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因为《CS:GO》里的匕首总是很贵,所以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则戏谑:花十几元购买一份《CS:GO》,升级拿箱子,然后再花2.49美元购买一把钥匙,开出一个匕首卖掉,获得500美金。不仅回了本,甚至还赚了之后好几年3A大作的票钱。

  当然,真实的情况往往相反,因为一般来说你能开出来的只是烂大街的武器皮肤罢了,能卖个两块钱就已经谢天谢地。除了活动期间之外,普通人也没什么机会大量地贩卖自己的饰品——回回血倒罢了,真想通过Steam赚钱,那还是天方夜谭了一些。

  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让自己的饰品“无中生有”,还是有法子的。没错,和赌球类似,就是电竞比赛的“菠菜”(博彩)。

  在这类“菠菜”网站里,你无法用真金白银直接参与竞猜,但你可以押上自己的Steam饰品。饰品成了这些网站的硬通货,就像筹码一样,押得越多,获胜后得到的就越多。然后你再把这些饰品放到交易网站上出售,这些本来只流传在Steam内部的虚拟物品,也就变成真金白银了。


注意,任何形式的“菠菜”行为都是被明令禁止的哦

  所以很显然,Steam挑的正是交易网站把“筹码”变现的这根“刺儿”。虽然“菠菜”众在玩家里只占少数,但你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

  除了“菠菜”之外,还会有人编写相应的机器人程序,全天24小时盯着热门商品,一旦出现意外被挂上去的超低价就会自动下单“秒杀”,然后再把这些东西以正常的价格卖出去赚取差价。

  这种侦测低价并截胡的程序,在很多网络游戏里其实早就不是新鲜事儿了,比如同样可以买卖球员卡牌的《FIFA OL3》。从这个方面讲,Steam平台本身倒是越来越有F2P网游的既视感了……

  当然,想要赚钱,也不是只有这些“歪门邪道”,还是有合乎规定的空子可以钻的,比如“挂卡”这种行为。众所周知,打折季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很多3、4元的超低价游戏,但哪怕是低价游戏也是会掉落卡牌的。而最便宜的卡牌,其价格也基本在零点几元浮动,有的时候你把掉落的卡全卖了,反而比游戏的成本还要高。

  所以你偶尔能看到一些人24小时全天在线,玩的都还是一些不知名的小游戏——不要被蒙骗了,他只是在挂机等待卡牌掉落而已。

  有的时候我也会想,要不我也试着挂卡来回血怎么样?反正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还能充实自己的游戏库,说出去还倍儿有面子……

  后来我一转念——还是算了吧,浪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只为了赚上一两块钱,实在是得不偿失。我来Steam平台只是玩游戏的,我可不想被游戏玩。


保持平常心就好!

结语

  关于Steam社区市场的传说,已经开始,且远没有结束。在Ti7的现场,Valve宣布《DOTA2》的卡牌游戏《ARTIFACT》即将上线。和纯粹“印卡”给玩家的《炉石传说》不同,坐拥Steam社区市场的《ARTIFACT》,势必会效仿《万智牌》成为一个可集换卡牌的TCG。而关于稀有卡牌、天价卡牌的新闻,想必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刷屏的新闻之一。

  你问我怎么看?我还是安安静静地当个普通的单机玩家吧。

热门相关:神魂至尊   极品老板   极品老板   文娱万岁   清穿皇妃:四爷,高抬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