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谈】实体游戏爱好者的流浪脚镣
2月9号的任天堂直面会上,当天官宣即发售的《密特罗德究极 复刻版》对我来说是最大惊喜。但一周过去了,我仍然没玩上它。
倒不是因为游戏的品质翻车,正相反,这次复刻版的口碑之好,超出了许多粉丝的预期。真正让我屏住购买冲动的,是它延后许久的实体版发售日,想要拿到卡带,还得再等两周。
如果仅在NS上,这个画面确实当得起“堪比重制版”的高评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养成了尽量买实体版游戏的习惯。但从这个习惯里,我却没收获到多少实惠和便利。不打算第一时间玩的游戏,等个一年半载,二手盘确实能便宜个几十块。但面对想玩的游戏,我很少能忍过首发预订,拿到手后也没打算转手,只是平白多了被剧透的风险。
这一“糟糕”的习惯,在我身上还大有蔓延的趋势。几年前我还是Kindle的忠实用户,现在也开始囤起了实体书;网易云会员也好久没续,鼓捣起了唱片CD——在我连CD机都未曾拥有的情况下。
“光是看着它们摆在一排,就很有满足感。”大概是对这种收集癖的一个合理解释。只是等到搬家的时候,之前的满足有多足,现在的斤两就有多足。这份超越实际需要的追求,经常成了一颗西西弗斯的巨石,必须推到新家去。
塞满一个行李箱的实体书有多重,可能只有同样拿行李箱抛尸的凶手能明白。专讲分尸案的《解体诸因》里说,分尸是个麻烦事儿,费时费力还会留下新线索,所以一般的凶手没有特殊目的,都不会这么做。可有时候,箱子太重就足以成为理由。
为了避免搬家的第二天胳膊疼,我后来学会了蚂蚁搬家的战法:搬家前每天上班拿三四本放在包里运去公司,搬好家后再每天下班装几册搬回家里。不用子子孙孙,只肖一个月,就能完成移山大业。
但是因为拖延症,几个月前放到公司的书现在还没搬完
虽然不至于是块巨石,但每天挂在肩上的那点重量,还是总让我陷入自我反省里,为什么,为什么我要为坚持买实体版并为它殉道。像一个囚徒,对着链在身上的脚镣忏悔。
仔细想想,可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如今网络的“贮存环境”不信任吧。
很多年前刚刚接触互联网,我曾经真切地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无所不知,虽然是和搜索引擎合砍81分,还带着天真和中二的成分。但现在总觉得能看到的东西正在变少,有时候还得分辨它们的真假,大公司的公告可以是假的,明星的律师函也可以是假的。再过几天,看起来还得学会和AI互相猜忌,通过AI给人的“灵图测试”才行。
比如最近兴起的AI版Cosplay图
这种不安全感的蔓延,大概和我开始囤实体版东西的习惯是同步的。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就连过去随手可及的东西也在逐渐消亡。买碟买书放家里,就是因为很多以前能听到的歌,能看到的电影,突然就消失了,或是成为了千疮百孔的不完整版本。
有些时候,我们能找到它们消失的理由,主创塌房,主演入狱,或是其他我们不该知道的理由。有时候,它们的消失又无声无息,像1681年的渡渡鸟,在大部分人对它一无所知的时候,就悄悄灭绝了。
暴雪暂时退出中国市场的例子,让很多人都认识到了,你的帐号并不完全属于你。就算下载了《魔兽世界》的账号存档,那100多K仍旧算不上完整的电子骨灰盒,顶多算是一张骨灰盒的兑换券。可见实体版的脚镣重确实重,重得实在,虽然现在大部分游戏还不必有这种忧虑,但带着它去流浪,还是多一份底气,起码东西在你手里。
过去三年真是一段很神奇的时间,有人能看到线上行业的重要性,也有人会由此更珍视线下的非虚拟生活。当我被关在老家,基本只剩线上娱乐的时候,意外翻出了小时候买的实体版《仙剑奇侠传三》。
里面的碟片已经不见了,应该是当初为了方便拿取,混在一堆盗版盘里,最后被集中丢掉了。但在仅剩的一本官方说明书里,还夹着当年填写完好的调查问卷。
我想这份“回味无究”的简易版游戏评测,大概也是实体版对于我的意义。当我的游戏不再属于我了,或是彻底不复存在了,曾经付出的钱和时间还能留下点痕迹以供回忆——就算只是这几行歪歪扭扭的字也够了。
今天鸽了。 ——CaesarZX
热门相关:仙城纪 我在幕后调教大佬 鸾凤替,皇的神秘隐妃 可疑的年轻少妇们 情生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