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十年只是乌镇峰会的新开端
一个好的会议是时代很好的风向标。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11月8日至10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014年,中国网民数达到第一个6亿,如今正在迈向第二个6亿。2014年,全球网民数达到第一个30亿,如今即将抵达第二个30亿。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深入程度以及它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治理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
10年时间,乌镇峰会生态初成。除了峰会和分论坛,还有互联网之光展览会、世界互联网科技馆,以及活跃于大街小巷的各种咖荟,气象盎然。乌镇峰会的全球影响力已然确立,并与全球几大代表性互联网会议相互辉映。我参加了今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18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和在芬兰坦佩雷大学召开的欧洲网络治理对话,也通过网络方式参加了由国际电联主导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论坛,以及在德国汉堡举办的ICANN78届(25 周年)年度大会。相较而言,从会议参加人数、参与国家数量、议题的丰富性和前沿性等多个维度来看,乌镇峰会作为全球互联网关键性交流平台都显示出了独特性。
乌镇峰会最大的意义是其面向未来的潜力和可能性。作为一个以中国为主场的、面向全球网络治理的国际性盛会,经历了技术演进、产业变革和地缘政治急剧变化洗礼的乌镇峰会,经过10年的打磨和积累,开始有了一份新的自信和从容。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全面开启了人类新的智能时代。在经历了早期互联网商业化的“网景时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Phone时刻”后,我们迎来了在发展和治理层面都面临着更多冲击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刻”。
在这个领域我们现在急切需要全球共识与协作,加上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事件还没有出现平息的态势,全球治理赤字问题进一步突出。今年5月,超过350位大佬联名发声,警告AI带给人类的灭绝风险堪比核战。全球数字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的颠覆性创新,其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以及颠覆性风险都还处于不确定性阶段,全球范围的沟通和协商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来说,人工智能的治理挑战必须以技术创新和发展为根本。中国数字经济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之后,在当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10月17日,拜登政府更新了针对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管制规定,企图在AI算力上全面压制中国。11月6日,OpenAI开发者大会上,软件开发者迎来改变软件开发方式的“iPhone时刻”。事实上,今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比拼技术特性细节的早期阶段,开始迈入了攻城略地争取用户的主流化阶段,活跃用户规模就是最直白,甚至唯一的竞争指标。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热闹的“百模大战”难掩被动追赶之态,因为OpenAI等很多应用在奔赴10亿活跃用户之时,中国市场目前还鲜有活跃用户过亿的应用。当然,中国智能汽车在全球市场现象级般的崛起为中国科技增加了新的厚度,华为掀起的“Mate 60 Pro”热潮也让人为之振奋。
数字技术已经将人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全球发展和治理机制的完善迫在眉睫。2024年,联合国将在未来峰会推出全球数字契约,这将是互联网诞生以来的第一个全球性共识,中国是其中积极的推动性力量。从“14亿人思维”到“80亿人思维”,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经历的思维模式转变与升级。乌镇峰会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也是这一进程的重要推动者。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关键的是要站对位置,把准时机,尤其是要坚定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10年只是乌镇峰会的新开端。立足于为数字时代颠覆性变局提供不可替代的全球公共平台,乌镇峰会的作用和影响必将在新的10年中更加凸显。(作者是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