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祥:以数字化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以数字技术为引擎和载体的数字化,如今已经深入到世界的各领域各方面,其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和手段,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成为当下经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化迅疾演进的当下,作为数字化的基础和支撑,数据不仅是海量的,也应该是高质量的,它能够帮助数字化更好地进行演示和训练,进而实现记忆、认知、理解、预测等功能的生成。信息数据的多样化、数据质量的高品质化,对数字化的效能和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这意味着数字化在基层技术运行的逻辑上,与信息数据处理之间保持较强的契合性和适配性,而这种契合性和适配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中,发挥着统领与协调的作用。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表明数字化内涵上既包括文化的数字形态,也包括数字的文化形态。文化的数字化形态,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整合处理,对优秀传统文化实行数字化集成和保护,核心在于将文化数字化形态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重点在于将传统文化成果加工转换成数字化形态,关键在于将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历史文献等文化资源加工转换为数字化格式。惟其如此,才能有序有效地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数据库的构建与完善。
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和集群式发展,数字化正在加速向文化领域渗透、扩散与延伸。这不仅有利于传承文化基因,提升文化自觉,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近年来的具体实践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发达地区,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AR/VR/MR等先进互联网技术,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了民族文化元素发掘释放、实现了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创新了非遗技艺传承模式,加速了红色文化教育传播。可以说,数字化的迭代发展和集群升级,使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传播、消费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化背景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而逐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根基,是古圣先贤和普通大众共同创造和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我国在与其他类型文明互鉴激荡中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依据和充足底气。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就是将传统文化资源由实体形态转化为数字形态,这是新时代保存和传承文化资源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对各类文化资源的发掘、保存、修复、研究、传播和推广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利用3D扫描、3D模型、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NFT+实物、NFT+艺术的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将文献资料、图片影像、音乐视频、3D模型等文化载体进行数字化处理,用当代青年喜欢的方式记录和保护文化资源,使数字化成为推动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动力。也就是说,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行数字化改造,可以满足当代青年的文化需求,能够得到当代青年的认可与接受,从文化供给侧角度顺应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资源借助数字化创新记录方式和保存手段,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形象化表达和情景化展示,有助于启发引导当代青年主动参与保护和自觉加以推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对其分门别类地进行数字化加工整理,可以集中保存和即时呈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就此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数字化处理的过程,是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构成、表达方式和传播媒介上更加多元的过程,也是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所以,必须加大以数字化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以数字化为赓传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助力。(作者是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热门相关:驭房有术 都市之九天大帝 拳皇之梦 剑道邪尊Ⅱ 大金主,你别假正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