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仲:留住Citywalk的烟火气

清明假期刚刚过去,不少人已在期盼“五一”假期的到来。在跋山涉水、打卡留影的传统旅游之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漫游者的姿态来一场Citywalk。尽管这一概念早已出圈,但热度居高不下,一些地方文旅局乘势宣传起特色Citywalk路线,更有不少年轻人以Citywalk开启海外游新体验。

Citywalk发源于英国伦敦,指的是在城市范围内,由讲解员沿特定线路带领游客领略城市历史、古迹等人文风光的旅游模式。这一模式传入国内至今,在保留了深度探索和体验城市烟火的核心旨趣之余,褪去了对特定线路和导览方式的刻板追求,着重强调“随机感”与“松弛感”。

Citywalk为何会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呢?首先,Citywalk 以其高性价比与高可及性,与年轻一代日常化与轻量化的旅行需求不谋而合。对初入社会、正逐步适应压力的他们而言,旅行已不再是蓄谋已久的“出逃仪式”,而是舒缓身心的日常需求。一场随性的Citywalk,不必腾出大量时间,不必缜密规划路线,也不必担心开销高昂。或携三五好友,或是独自出行,便可在漫游中汲取自我疗愈的能量。

此外,在Citywalk模式下,旅行者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与传统旅游模式不同,固定线路、配套条件、交通甚至是新闻热点都在无形中设定了旅行的时间、地理、社会与心理框架。如果说旅行是重获生活掌控感的一种尝试,那么Citywalk能让旅行者在更大限度上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在自主规划、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年轻人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并在自我与城市的互动中重新建构自己生活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Citywalk其实是一种体验升维,而非消费降级。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沉浸式”“慢节奏”的Citywalk让年轻人以最朴素的方式与城市贴近,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感受真实的烟火气息,发掘城市的“隐藏知识点”,和城市来一场灵魂交流。这种模式为不愿意跟大团、随大流的旅行者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消解了传统旅游强烈的目的性,以“微旅游”形式构建了一种从容而深刻的人文体验。与其说Citywalk是一种新兴事物,不如说它满足的依然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恒久不变的追求。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在浮现:Citywalk的关注度持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线路同质化、“网红”打卡点集中涌现以及过度营销、“名不副实”等问题。消费主义倾向加剧让Citywalk充满烟火气的理想主义被不断消解。当年轻人陷入被潮流所建构的Citywalk中时,其意义便不复存在。如何让Citywalk回归本心,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究其本质,应当以“在地化”思维来冲破城市旅游经济底层的流量逻辑,让随时发生的城市之旅具有更广阔的人文想象力。这种“在地化”思维首先应体现在Citywalk的创造性命名上。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一代称逐渐被赋予了消费属性,不可避免地与“精致”“小资”等意涵相勾连。对此,各地文旅部门和市场主体可以绕开被滥用的修辞,结合不同时节、地域、受众的特点推出方案,鼓励游客以多元化的方式探索城市。

其次,“在地化”思维更要求各地文旅充分挖掘并激活城市的原生魅力。在“大手笔”投入地标建设之外,规划管理者应因地制宜地推进城市空间“微治理”与“微改造”,让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胡同街巷化作城市探索的“意趣空间”,尤其要注重强化城市自身的人文底蕴,建构独特的文化符号系统,结合节庆等地方特色,增强“地方感”。同时,不妨发挥人民的智慧,征集“小众”景点,制造城市旅游的“微话题”“微热点”,引导游客开放式探索。唯此,城市漫游者们才能逃脱社交媒体建构的“悬浮城市”,在真实而可爱的城市中常游常新。(作者是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热门相关:我写的书实在太毒了   我的末世基地车   学霸,你女朋友掉了   神医娘亲:腹黑萌宝赖上门   美女总裁之贴身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