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破冰船联盟”能扭转美国北极困境?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艘中型破冰船近日在航行时发生了火灾,被迫放弃了一年一度的夏季北极巡逻任务。此次事件凸显了美国现有破冰船队的不足。

也许是很清楚自己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短板,美国不久前与加拿大、芬兰签署了旨在联合发展破冰船研制能力的三边协定——“冰约”(ICE PACT),以期扭转破冰船竞争中的落后态势。也有分析称,三国此举是为今后北极竞赛积蓄力量。那么,“破冰船联盟”能在北极撼动俄罗斯的优势吗?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气温逐渐升高,北极海冰年龄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4年以上冰为主,降低到本世纪20年代的1-2年冰为主,这令北极地区的航道、油气和渔业资源开发前景越发光明。在北极海洋战略价值不断升高的背景下,破冰船竞争悄然拉开序幕。

北极破冰船竞赛中,主要玩家包括俄罗斯、加拿大、芬兰、瑞典、美国。这几个国家也是目前全球破冰船的主要拥有者,五国保有的破冰船数量之和占全球破冰船总量的八成。五国之中又以俄罗斯破冰船数量最多,目前拥有破冰船超过40艘,其中包括数艘核动力破冰船,其破冰船队规模超过加、芬、瑞、美四国的总和(近30艘)。而加、芬、瑞、美四国如按破冰船数量排列,美国则以2艘的数量居末席。难怪美国关注北极战略竞争的智库惊呼“破冰船差距”已经形成。

目前美国的破冰船均隶属海岸警卫队,可用的只有重型和中型破冰船各一艘,而且船龄较长,一艘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服役,另一艘于2000年开始服役。美国海岸警卫队及相关职能机构早在1990年就上书总统建议安排重型破冰船的更新计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提上日程,更糟的是不仅破冰船更新计划受挫,甚至连现役破冰船都缺乏必要的维护升级资金。2004至2005年间,美国一度完全无破冰船可用,只能租借俄罗斯破冰船执行南极科考保障任务 。

2012年,美国才终于启动重型破冰船的采办计划(计划采购3艘),但随后又暴露各种缺陷。首当其冲是设计问题——美国造船界已经50多年不做重型破冰船的设计建造了,这直接导致重型破冰船的设计出现严重的拖延,直到2023年第一艘重型破冰船才开始切割钢板开工建造 。紧接着相关船厂又遭遇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重型破冰船的船体特种钢材所需切割、成形、焊接工艺均高于通常的大型远洋船 ,但美方的水平达不到要求。除了技术问题,美国船厂还缺乏足够的合格焊工。即便美国把上述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新建第一艘重型破冰船也要2028年才能交付。

实际上,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芬兰政府官员就曾经向美方提议租用、购买芬兰破冰船,因为芬兰造船业可以更快并以更低成本交付产品。但美国当时有一项明确规定,要求破冰船必须在美国本土建造——美国政府用船和军用舰船采购中“国舰国造”的法令实际上已经逐渐成为跳出“破冰船差距”的绊脚石。

因此,在兜兜转转十几年后,为了摆脱困境,美国认识到除了寻求外援别无他法。

第一,芬兰在破冰船的研制和建造方面的确实力不俗。芬兰拥有从冰水池到造船厂的全套研制建造配套能力,且很长时间里俄罗斯是芬兰造船业的大主顾。例如,2022年初芬兰曾与俄罗斯签订合同启动了大型破冰船建造,但该合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终止。实际上在破冰船方面,芬兰的产能超过了本国需求 。

第二,加拿大拥有的北极海岸线远比美国漫长,传统上加拿大一直重视破冰船的发展,有比较旺盛的需求。从美国角度看,“冰约”是弥补自身短板的实用手段。美方发表的声明中提到,“我们将致力于分享专业知识、信息和能力……” ,明眼人都知道,这很大程度上是盟友向美国分享。美国再次利用盟友体系中“老大”的强势地位,满足自己的战略需要。 

第三,目前的“冰约”仅是达成了美加芬三国的顶层指针,按美国政府公布的信息,具体的措施框架要到年底才能完成 ,中间仍有不确定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美国官员表示美国及其盟友希望在未来十年中建成70-90艘破冰船 ,这个数字真实反映出了美国对消除“破冰船差距”的迫切期望。但是这仅仅是期望而已,因为能力的培养和保持难以一蹴而就。三国间究竟如何开展合作、这种合作如何规避美国的法令绊脚石等等都是必须回答的急迫问题。所以,“冰约”最终能走到哪里还需持续观察。(作者是船舶信息研究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