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旋转速度经计算为光速的四分之一
如何测量没有表面的物体的旋转速度?原则上,稍微延伸一下,就可以称为对象。乍一看,这是极其困难的,但这正是研究黑洞的天体物理学家所面临的问题。他们的武器库中刚刚出现了一种新方法:基于黑洞,或更准确地说是它的吸积盘,在下一次“进餐”期间的行为。
黑洞一直在寻找“受害者”。但在这方面,超大质量星系更方便:吸收的新物质本身就会涌向它们,而且它们位于星系中心。每一次盛宴都伴随着强大的能量释放,这当然不能不影响吸积盘——围绕黑洞疯狂旋转的热物质光环。如果这个圆盘可以用来计算超大质量天体本身的旋转速度呢?
这正是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所做的。通过观察巨大黑洞的进食和随之而来的圆盘振荡,他们发现这个10亿光年外的巨大黑洞的旋转速度出奇地缓慢。
当一颗恒星或其他有质量的物体落入事件视界时,它不一定是在黑洞的旋转平面内落入。这意味着当它被吸收时,会发生一段时间的不和谐——由两个引力场冲突引起的振动,从而导致吸积盘的“颤抖”。而这种“颤抖”很容易被察觉。
天文学家等待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最后,在一个距离我们三十万秒差距的遥远星系中,发生了一场名为AT2020ocn的爆发。很快就确定它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当时黑洞刚刚吸收了一些重物。天文学家将NICER X 射线望远镜(位于国际空间站)瞄准耀斑源,对其进行了长达200 天的密切监测。
随后进行的分析显示,X 射线辐射每 15 天有节奏地达到峰值,直至消失。这种现象的唯一解释可能是黑洞的旋转,在此期间,辐射流每两周直接射向地球,然后再次“转向”。
此后,将观测到的事实与描述超重物体附近引力扰动的经典透镜蒂林进动理论相结合就成为了一个技术问题。根据有关黑洞及其受害者(一颗相当大的恒星)的已知数据,天体物理学家获得了黑洞的旋转速度——大约是光速的25%。
对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巨星来说,自转却出奇的悠闲。但是,尽管如此,使用新方法测量黑洞旋转速度的首次尝试还是相当成功的。这一科学突破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为过,特别是考虑到黑洞物理学研究的其他最新进展,例如黑洞起源机制的逐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