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从天而降:让科技创新在市场浪潮中畅游

12月19日,美团无人机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开设了首条高校场景的无人机配送航线。据现场体验者介绍,水果榨汁后约6分钟就能送到学校里。

“外卖从天而降”,仅仅在头脑中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就让人有些激动。虽然无人机配送目前还面临诸多障碍,和大面积实际应用还有不小的距离,但第一步已然迈出,人们自然对第二步、第三步充满期待。

实际上,这条高校无人机配送航线的开设有着更加深远的寓意。创新的原点来自市场,在创新过程中,由政府搭台,企业主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外卖从天而降”既体现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价值,也论证了让“学以致用”和“烟火气”充分融合,推动学术走进产业市场,推动技术真正落地应用的意义。

学以致用,是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求学处世之道。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术探索滑向玄虚高蹈的情况,使得求学问道能够脚踏实地。这显然是一种健康的求学状态,值得追求、应该提倡。可是很遗憾,一段时期以来,这个优良传统,被有意无意地淡化甚至阻断。一个非常明显的表征就是,很多科研成果难以推广应用,它们的价值只在实验室里,而无法走入现实生活中。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前景分析报告》统计:中国前沿科技成果只有10%-30%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能够真正形成产业的科技成果仅为其中的20%。

造成如此状况的根本原因并不复杂,就是科研成果转化推广体制出现了梗阻,“转什么”“怎么转”“谁来转”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为此,人们寄望于强化产学研联合,可现实效果似乎也不容乐观。说到底,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最终要解决“谁来用”的问题。脱离了这个目的,一切都是空谈。

产学研的联合中,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上谁的动力最强?显然是企业。而这正是以往一些科技成果难以落地的症结所在:企业并未被视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科技创新在市场的浪潮中畅游,落地的梗阻才会愈发清晰可见。所以,科技成果要想真正推广落地,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律。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些论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以致用”和“烟火气”充分融合,“学”才能获得“用”的检验和助力。无人机在高校中送外卖,除了技术层面不断突破所创造的价值外,也给技术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场景”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思路。一条航线通过了技术的考验,也成为当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鲜活注脚。

热门相关:隐身侍卫   贴身侍卫   一品侍卫   我有一个进化点   凤逆天下:腹黑魔君妖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