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德赛节,尼泊尔人要双脚离地
本报特约记者 宇 同
日前,尼泊尔人荡秋千庆贺德赛节引起不少国际媒体关注(如图)。德赛节是尼泊尔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尼泊尔举国欢庆的日子。德赛节在很多方面类似中国的春节,比如在外的家人要回乡团圆,家人们在一起穿新衣、享盛宴,共同度过欢乐时光。节日期间,尼泊尔人会举行多姿多彩的活动,全民一起荡秋千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的。
根据民间传说,当地人相信在每年德赛节的时候,人们应该至少有一次双脚离地腾空的经历,相传这能让人得到救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在拥挤的城市里临时搭建的秋千已经很少见了。但在尼泊尔的乡村,德赛节期间不时能够见到临时建造的简易秋千。
德赛节时人们荡的秋千一般分为3种。常见的有被称为“玲戈枰”的竹制秋千,在当地语中,“玲戈”指的是高而细的竹子,“坪”是尼泊尔人对秋千的称呼。玲戈坪一般是用五六米长的竹子搭建而成。村民们先砍下4根又长又坚韧的竹子,去掉大部分竹枝和竹叶,只保留最顶端的少许枝叶。然后将竹子顶部两两相交,牢牢绑好,竹子底部则相互间隔数米深深埋到土地中,埋竹子的4个点正好围成一个面积近30平方米的正方形。固定好顶部的两组竹子再弯下去,大概在距顶端1/3处形成交叉,在这两个交叉点上架上一根粗粗的横竹竿绑结实,秋千的框架就搭好了。最后,将一根结实的长绳子的两端相隔约1米绑定在横竿的中部,垂下来的绳子底部离地大约1米,上面架个木板,一架德赛节秋千就搭好了。
玲戈枰往往搭在高处,加上竹子本身的高度,很远就能看得到。对于归乡的人来说,玲戈枰仿佛代表了乡愁。回家时,远远看到竹梢在摇曳,就知道到家了。离家时回头张望,最后消失在视野中的,也是那高高的玲戈枰。
尼泊尔人玩秋千也有规矩。在搭建竹制架子和准备绳索方面,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要出力。过去,荡秋千的绳索是用一种名为“巴比约”的非常坚韧的草制成的,村民们在自家地里种植这种草,平时制成绳索拴牛,秋天交到村子里大家一起制成荡秋千的绳索。约定俗成,村里哪户人家如果没交巴比约草,也没在搭建竹架子的过程中出力,这户人家的孩子在德赛节期间就不能玩秋千。
常见的秋千样式除了竹制的玲戈枰,还有“罗特枰”和“简特枰”。罗特枰的样子像水车或纺车,人坐在秋千上可以绕着水平轴360度旋转,根据大小不同可以坐4人或6人。简特枰则是像围绕着竖轴水平旋转的秋千,常见的是2人或者4人一起玩的。这两种秋千一般都是用木头制作的,比较平稳的罗特枰更受女性和年纪大的人欢迎。
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过去几乎人人都会的制作各种简易秋千的手艺,如今已经成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珍贵技艺。各式秋千,也从简单的玩具变成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媒介,变成传承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纽带。其中,竹子制作的玲戈枰是最常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竹子对于尼泊尔这个国家的重要性。
竹子对尼泊尔人来说非常重要,制作秋千只是其用途中很小的一方面。从自然条件方面,尼泊尔适宜竹子生长,尤其是在中部和东部山区,竹子广泛分布在海拔50米至4000米的区域。
在用途方面,竹笋是美味又营养的食物。竹枝可以用来制作编织品出售,据报道尼泊尔有个别山区族群,完全依赖竹子及其制品生存。竹子还是许多尼泊尔民居的建筑材料,混合上其他建材的竹屋既轻便又结实,其中的竹子还使得房屋有一定弹性,天然具备抗震优势,特别适宜在喜马拉雅山麓多发地震的区域使用。
热门相关:魔葫 仙王 一念路向北(刘恺威主演电视剧原著) 贴身侍卫 万象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