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希切万,雪山环抱的传说之地
在阿塞拜疆的版图上,纳希切万绝对是特殊的存在,被亚美尼亚、伊朗和土耳其三国包围着,成为一块飞地。翻开纳希切万的历史长卷会发现,这里不仅一直拥有高度自治,更是许多传说的发生地,用源远流长和沧海桑田来形容纳希切万再恰当不过。
传说
那场数千年前的大洪水,一直有人相信是真的,甚至还有学者在黑海及附近发现了蛛丝马迹。关于大洪水的神话传说有不少,东方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西方有诺亚方舟,活灵活现,也传了数千年之久。随着碳元素、卫星云图等科学手段的提升,人们在今天土耳其海拔超过5000米的亚拉腊山发现了几千年前木船的痕迹。一些人坚信,这就是诺亚方舟,关于方舟的传说是真的。
在前往纳希切万的飞机上,巡览外高加索的一众山峦成了视觉的饕餮盛宴。这其中,朱尔法区的蛇山十分特别,与山脉相对分开,山峰较平,山体有许多粗壮宽阔的沟壑。纳希切万当地人说,蛇山的沟壑就是诺亚方舟龙骨留下的划痕。
纳希切万这个名字在亚美尼亚的语境里是“最初着陆的地方”。人们相信,在大洪水退去后,诺亚下到方舟停泊的山脚下,一手建造了纳希切万,并终老埋葬于此。不过有统计称,在约旦、伊朗和伊拉克等地,世界上共有5座诺亚墓。
纳希切万市中心有一座诺亚墓,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到了12世纪至13世纪,诺亚墓成了亚美尼亚教堂的一部分。上世纪50年代,诺亚墓原来的结构被毁,现在看到的是伊斯兰风格建筑,是2006年在残存遗址之上新建的,据说里面仍有诺亚的遗物。
自治
纳希切万市与阿塞拜疆的其他城市不太一样,主路异常宽阔,有的地方甚至宽至8车道,加之人口与车辆皆不多、民居稀落,一些街区低矮的房屋与街道由高墙隔挡开,站在纳希切万市街头,环顾四周的外高加索雪山,竟然生出一种时空的疏离感。
纳希切万特佩是一片古人类定居点,时间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住所均为粘土结构,这里发现了许多陶片和黑曜石碎片,这样久远的考古遗址在纳希切万还有几处。再后来,人类部族之间的争夺逐渐进入高潮,亚美尼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格鲁吉亚人、土耳其人等曾先后占有过这一地区。据说亚美尼亚语的文字就诞生在纳希切万。
包括诺亚墓在内的地区曾是纳希切万古城。作为防御工事的纳希切万城堡建于632年,直到17世纪中叶因战争被毁,只剩下几处残垣断壁。利用天然洞穴及山势,城堡内建有地下通道,可通往阿拉斯河等多个地方,既可用来突破进攻和围困,还能在战争期间为城堡的居民储存水和食品。
2010年,城堡在诺亚墓旁边以博物馆的形式修复重建,大体还原了堡垒昔日的模样。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些陶瓷、铜制器具、墓碑、武器和兵甲服饰等文物及复制品,还有19世纪的地毯和民族服装。
纳希切万的自治始于波斯人统治时的18世纪中期,萨非王朝建立的纳希切万汗国管辖着整个南高加索地区。俄波战争后,纳希切万于1828年被割让给俄国。不同信仰统治者的更迭,造成纳希切万族群比例发生变化,也在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的心里埋下了不和睦的种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土耳其介入并短暂占领了纳希切万,亚美尼亚人的比例在这个期间迅速下降,直到苏联重新夺回纳希切万,成立自治共和国,后来通过公投的方式纳希切万加入阿塞拜疆,一直至今。
“马丘比丘”
在旅行者眼里,纳希切万有着迷一般的魔力,雪山、草场、湖泊、五颜六色的山体构成一幅幅壮美的画卷。每天,来自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数个航班飞抵,固定时间、固定价格,这是纳希切万人与阿塞拜疆本土的主要交通工具,几乎人人都有包裹托运。
纳希切万的飞地特殊性让前来旅行的人并不多,但来了之后没人会错过阿林贾城堡——“阿塞拜疆的马丘比丘”这个噱头足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距离纳希切万市40公里左右,阿林贾城堡位于朱尔法区的一处山顶,两面悬崖,易守难攻。城堡的初始信息不详,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公元1世纪,曾是亚美尼亚最重要的要塞之一。
914年,阿塞拜疆人打败亚美尼亚人,占领都城德温,对已经抵抗阿拉伯军队许久的阿林贾城堡“垂涎欲滴”。最终,亚美尼亚的斯姆巴特一世在阿林贾城堡被杀,阿塞拜疆人围攻一年后终于夺得城堡。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阿林贾城堡几易其主,阿拉伯人、塞尔柱人、蒙古人……其中,强悍的帖木儿大军围攻了十几年,终于在1401年拿下阿林贾城堡。
阿林贾城堡在18世纪被波斯国王夷为平地,今天的城堡遗址是2014年复建的,一排排坚固的石墙从山下一直修到山顶,人们还原了曾经的防御工事和宫殿布局。山脚下有一座介绍阿林贾城堡的小型博物馆,如果想登上山顶则需要“征服”1500级台阶。
建于12世纪的莫米娜后陵如今已经有些倾斜,这是纳希切万的另一处知名古建,典型的纳希切万传统建筑。后陵高25米,共有10个立面,用红砖和绿松石、珐琅、瓷砖装饰成复杂的几何图案,十面中仅有两面图案相同。莫米娜后陵旁边的纳希切万可汗宫殿建于1760年,一直到20世纪初都是纳希切万汗的居所,如今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展出与纳希切万相关的武器、画作、图片、契约和书籍等。